CNML格式】 【 】 【打 印】 
《瞭望》文章:橫比看中國的相對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2:19:36  


  越是近期的全球預測,越趨於悲觀。中國抵禦經濟衰退的能力和機制仍有短板,面臨的風險不能低估。 

  春節剛過完,有調查數據給國人帶來振奮的消息:2009年1月份,國內汽車銷量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於是有人由此斷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經濟形勢也沒有那麼糟糕。 

  “這樣的判斷還為時過早。應該說,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研究室負責人張岸元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態度非常明確。 

  “眼下美國經濟衰退比較嚴重,老百姓手中的閒錢減少,所以可能暫時不換新車。而中國受影響相對較小,很多人還沒有車,所以買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單月銷量上出現小幅超越,並不具有代表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部研究員甄炳喜對本刊記者也這麼說。 

  中國受影響逐漸增大 

  在甄炳喜看來,國內經濟受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在逐漸增大,感覺也越來越強烈。外貿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中國外貿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在40%左右,因此外貿下降對GDP的增長增加了下行壓力。” 

  有鋻於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調低了對今年中國GDP增長率的預測,分別是6.7%和7.5%。 

  “從中長期來看,要注意一個重要特徵,”張岸元提醒說,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在全國GDP增長率中佔的比重很大。東部一些省市的人均GDP水準已經接近甚至達到一萬美元,而隨著人均GDP水準的提高,整個GDP水準的增長率肯定是要下降的。所以現階段可能是長期和短期共同的一個拐點,也就是說,即便是經濟復蘇,也不可能達到以前那種兩位數的增長。 

  據張岸元介紹,通常來說,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率波動的幅度比較小,比如美國和歐洲,經濟情況好的時候,增長率也就是2%到3%。在經濟情況不好、輕度萎縮的時候,通常是百分之零點幾,如果是-1%就很嚴重了,也就是說GDP的波動幅度只有4個百分點左右。但發展中國家就不一樣了,以中國為例,2007年的GDP增長率是13%,而2008年第四季度已經直降至6.8%。由於中國基數比較低,潛在增長率比較高,所以經濟增長波動的幅度就比較大。而正是因為中國的潛在增長率較高,所以從表面上看,即使增長率下降很多,也比發達經濟體的普遍水準還要高不少。一般認為,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是9%。但是,從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數據來看,經濟增長率顯然低於這個數字。“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比發達國家更大,”這是張岸元的判斷。 

  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的整體水準仍然是一個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水準遠遠低於發達經濟體,因此仍然能保持遠遠高於西方發達經濟體的水準來增長。8億多農民和低收入群體的廣泛存在,一方面使得中國在危機情況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保障民生的責任更重,另一方面,也為恢復增長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西方近期預測愈趨於悲觀 

  此次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使得西方所有國家的經濟都進入衰退,但就衰退的程度而言,美國還不是最嚴重的。 

  據甄炳喜向本刊介紹,發達國家中,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形勢更嚴峻。歐元區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經濟負增長,幅度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第四季度,下降6.7%。日本也是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GDP連續出現負增長,第四季度GDP下降12.7%,均是1974年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因此歐元區和日本從去年底開始面臨30多年來最嚴峻的經濟形勢。 

  美國的GDP也是負增長,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8%,是1982年以來的最大的季度降幅。美國的權威機構“全國經濟研究局”判斷認為,美國經濟從2008年1月開始進入衰退,迄今已有14個月。 

  目前,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惡性迴圈的3大難題,即房地產市場問題、金融困局和失業問題不僅沒有改善,而且還有惡化趨勢。為了讓美國經濟儘快走出黑暗,美國新政府上臺不到一個月,就推出了金融救助、經濟刺激和住房救助3項方案。 

  甄炳喜介紹說,金融救助,也稱“金融穩定計劃”,最終要收購和解決2萬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或稱“有毒資產”;經濟刺激方案計劃投入7870億美元;住房救助方案也被稱為“救房主計劃”,將耗資2750億美元,使400萬至500萬戶家庭每月減少300至600美元不等的還貸壓力,使300多萬個陷於困境的家庭保住房產。 

  這些方案無疑將使政府的財政赤字大幅增加。一些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會突破2萬億美元。這將是一個空前的財政赤字。因此有人預測,今年可能要增加發行1萬多億,甚至2萬億美元國債。 

  “從去年下半年到目前,越是近期的預測,關於2009年的整體情況的判斷越趨於悲觀,”張岸元說,從今年1月份出來的一些數據來看,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呈現出大幅下跌的特徵。儘管各國都出臺了一攬子刺激方案,如日本也出臺了一個規模空前的大約1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但有些要到明年才能實施,而在短期內發生很大效應、對經濟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可能性不大。更何況,目前從哪籌到這些鉅額資金還是個嚴重的問題。儘管政府的籌資能力很強,但即便是能夠籌到資金,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擠佔市場投資的資金需求。因此,對各國政府的刺激方案也不能抱過於樂觀的態度。 

  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美國有些人似乎認為中國是贏家,因為中國有大量現金,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債主。也有人說,2009年中國對世界GDP增長率的貢獻會達到甚至超過50%,“從數字上說可能沒什麼問題。但這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短期現象。等到世界經濟恢復正常以後,中國對世界GDP增長率的貢獻也會回到正常狀態,即20%左右。50%是不正常的,因為其他的‘火車頭’都熄火了”,這是甄炳喜的觀點。 

  雖然中國沒有西方國家衰退得那麼快,但要受很大影響。西方國家對中國心態複雜。一方面肯定中國刺激內需,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認可中國政府穩定中國經濟就是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另一方面,希望中國幫助他們承擔全球調整的責任,承擔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責任。“他們認為,如果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有比較高的正增長的話,就應該較多地承擔責任,在出口和匯率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讓步,”張岸元說,從2008年的匯率情況來看,中國已經部分承擔了這個責任。 

  張岸元向本刊提供了這樣一些數據:2008年,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幅度全年為6.4%,可以說是基本穩定。但同時,一些發達經濟體的貨幣對人民幣的匯率都大幅貶值,歐元對人民幣貶值幅度為9.5%,韓元為30.5%,英鎊為32.2%,俄羅斯盧布為27.9%,印度盧比為24.4%。而且,中國周邊出口競爭對手國家的貨幣也紛紛貶值。2008年,馬來西亞元對人民幣貶值幅度為10.7%,泰銖為20.7%。如果把人民幣匯率統在一起來計算的話,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2008年,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上升了12.7%,顯著高於2007年3.86%和2006年1.43%的水準。 

  張岸元分析認為,2009年,在美歐日經濟都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國家對於維持中國出口增長具有重大意義,但是上述貨幣的大幅貶值,一方面增強了有關國家在歐美市場相對於中國產品的的價格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抵消了中國開拓新興市場的努力。 

  美國也對中國有比較高的期望值,希望中國繼續購買國債。甄炳喜說,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是“軟硬兩手”:一方面是捧殺中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說,中國跟美國一樣,都是世界經濟的領袖,是“火車頭”,兩國只有聯手才能使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說中國因素是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2009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裏明確寫著,中國等新興市場及產油國的大量外匯儲備流向美國,導致金融危機。把責任歸咎於中國,用“硬”的方法,讓中國在美國救市方面承擔責任,“軟硬兩手”對中國施壓,加大國際救市特別是救美的力度。 

  甄炳喜特別強調,中國是發展中的經濟體,GDP必須增長8%以上才能夠保證就業正常,否則失業人數會比西方國家大得多。美國去年是失去300萬個就業機會,而中國去年包括農民工在內,這個數字是按千萬來計算的。如果今年經濟形勢繼續惡化的話,還會增加上千萬的失業人口。而且,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抵禦經濟衰退的能力和機制相對來說較弱,所以受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衝擊和影響更大。 

  “金融危機對西方人來說,無非是可支配收入下降,少去幾次餐館,從原來吃大餐改為吃麥當勞。而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則是有飯吃和沒飯吃的問題,”張岸元一針見血地說。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