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是所有小成本電影都在“打醬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0 09:04:25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如果稍顯矯情地比喻,它們就像海裡的魚,偶爾浮出海面冒個泡很快便又沉入海底不見蹤影。在電影界,它們被形象地稱為“一日游”、“打醬油”電影,因為其關注度不夠而在影院公映一天就下線了。

  每年春夏交際時正是傳統電影淡季,“一日游”電影大都活躍在這個時候。在剛剛過去的三月份,《皇家刺青》、《炫舞的天鵝》、《百合》、《雲下的日子》、《玩酷青春》等多部影片在影院裡上映,它們像風一樣匆匆來匆匆去,沒有多少觀眾能記得住它們的名字。

  有意思的是,無票房無影響無口碑的“一日游”電影雖然遭遇著“春夢了無痕”的命運,但“一日游”電影還是越拍越多。有報道稱,一些地方政府或是企業投資的“主題”電影加大了“一日游”電影的比重,這部分電影製作之初就沒有為觀眾著想,能到影院走一圈就可成為“文化政績”或為公司形象“加分”。再者,對發行公司來說,發行國產電影亦是任務,即便是“一日游”也算完成規定指標。不否認這個群體的存在,但在一些影迷眼裡,這個群體儼然不是他們關注“一日游”電影的焦點所在。

  絕大多數“一日游”電影都是小成本製作,工業化時代,影片成本的投入與影片的質量一定是成正比的,既然質量不佳,在影院裡“一日游”也在所難免。但是,如果把這些小成本製作的電影“一日游”的命運全部歸咎於質量不佳,這也有失公允。傳統農耕時代還講究“酒香也怕巷子深”,何況在當下這個“眼球經濟”時代,觀眾的注意力完全是被影片“宣傳造勢”牽著鼻子走的。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因為資金缺乏,又往往不注重宣傳推廣,觀眾不知情,票房上不去,能在影院裡晃蕩一下也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