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加速巨型鑽地彈裝備進程 可打擊朝核設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7 12:26:08  


 
  鑽地彈真正開始進入人們視野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當時的普通激光制導炸彈難以對伊拉克堅固的地下掩體進行破壞,情急之下美國考慮臨時採用200毫米的火炮炮管裝填炸藥,然後將其與制導組件連接,並裝上BLU-109/B戰鬥部的引信。17天之後,這種當時被稱為BLU-109/B特製品的炸彈投向了伊拉克戰場。

  1991年2月27日,一架F-111戰鬥轟炸機攜帶兩枚2噸多重的特製炸彈投向了伊拉克巴格達地區以北數英里的伊拉克空軍地下綜合設施。戰後,該彈經改進後,被命名為GBU-28激光制導炸彈。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研製和正在研製的鑽地彈有十餘種類型、數十個型號,其中比較典型的有GBU-28激光制導炸彈、JDAM聯合直接攻擊炸彈、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和B61-11核航空炸彈等。

  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美軍認為原有的鑽地彈對於伊拉克加固的深層地下工事打擊能力有限,加之伊朗不斷建設地下核設施,因此研製巨型鑽地彈被提上議事日程。

  2004年,美國國防部宣布與波音公司簽署“重型鑽地彈”(MOP)的開發合同。用美軍的話說,這種武器在經過重新設計後,“能更加有效地打擊深埋地下的堅固目標”。有報道稱,“重型鑽地彈”超大的重量和堅固的彈體能夠使其穿透厚達60米的混凝土,並能摧毀工事裡的任何物體。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鑽地彈與地下防禦技術猶如新的“矛”與“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