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戰艦遠距精確攻擊成主要作戰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5 10:49:56  


中國海軍052C級170號新型導彈驅逐艦。
  訓練轉變不光是一線部隊的任務,也是裝備保障部隊的新課題。怎樣正視資訊化帶來的新情況?如何在裝備保障戰線練好兵?擔負艦船通信雷達聲納等裝備保障任務的海軍南海艦隊某部,置身資訊化戰場綜合保障大系統,結合聯合作戰保障的使命任務,積極進行探索,開闢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訓練新天地。

  演兵場戰例之一: 

  資訊化系統讓導彈“長眼睛” 

  南海某海域,波譎雲詭。某驅逐艦利用新型雷達搜索可疑目標。“發現敵艦”“鎖定目標”“發射導彈”……頃刻間,導彈在海天之間劃出優美的弧線,雷達很快顯示“敵艦”被擊中。朱艦長自豪地說:“剛才,我艦使用改裝的電子資訊系統進行超視距偵察和精確制導攻擊實兵演練,戰艦的作戰效能成倍增長。過去改裝戰艦動力裝置能快10節8節,如今再有了信息化系統,導彈就像‘長了眼睛’,海上戰鬥力實現的是質的飛躍啊!” 

  見此情景,隨艦的南海艦隊某部部隊長徐湘琴感慨萬分:“以前,我們一直重視把戰艦的速度、火力配置作為決勝的主要標準,裝備維修保障始終在改進戰艦的動力裝置和軍械裝備方面進行精雕細琢,這無疑是對的;而如今又面臨資訊化的新情況:電子系統成為戰艦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新型戰艦變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了,遠距離打擊成為現代作戰的主要模式。” 

  啟示錄:資訊化條件下,戰艦裝備結構變了,電子系統成為武器裝備的主要組成部分。 

  資訊化戰場新思路: 

  搶修保障高技術裝備能力越強,對戰鬥力的貢獻率越高 

  資訊化條件下的戰艦維護保障,急需一支資訊化的保障力量作支撐,這使裝備保障部隊的保障模式發生質的改變,如何加強電子系統保障成為能否打贏的關鍵所在。南海艦隊某部官兵把搶修保障高技術裝備能力越強,對戰鬥力的貢獻率越高作為“行動指南”——一點一滴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近年來,該部針對戰艦戰鬥力組成的新變化——電子系統成為武器裝備的主要構成成分的實際,大抓資訊化條件下的裝備維修保障訓練。根據“戰艦維修急需什麼就積極練什麼”的保障目標,去年,該部又購買了數套先進科研設備,建起6個科研設計室。該部某型雷達綜合顯示系統等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為使戰艦變得更加“耳聰目明”,該部一支由60多名工程師組成的保障分隊,常年馳騁在海上維修保障一線。

  演兵場戰例之二:

  實驗室裏的優質裝備為何打了敗仗南海某軍港,某型導彈護衛艦準備出航。試機時,值班員發現某型雷達發生故障,無法搜索目標。 

  該雷達單機性能良好,但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卻成了“瞎子”,這肯定是電子干擾影響了技術性能。部隊長徐湘琴當即指示:“將雷達拆開重修,進行抗干擾檢測!”雷達、電子對抗等專業的技術骨幹立即投入戰鬥。經過反復調試,他們及時解決了該型雷達抗干擾難題。以此事為鑒,該部政委李康琪告誡官兵:“裝備保障部隊要直面資訊化戰場,把複雜電磁環境作為裝備保障的基本條件,我們不能讓實驗室裏的雷達和聲納等優質裝備打敗仗!” 

  啟示錄:資訊化條件下,戰場環境變了,作戰保障面臨複雜電磁環境考驗。 

  資訊化戰場新思路: 

  把複雜電磁環境作為檢驗裝備保障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近年來,南海艦隊某部始終把經受複雜電磁環境考驗作為戰艦電子系統維修保障是否合格的“檢驗標準”,時時處處接受“高頻電磁波”的考驗。

  前年,該部開發的“聲納換能器修理技術”通過海裝組織的專家鑒定,並組建了全軍唯一的一條聲納換能器修理線,解決了長期困擾海軍的聲納裝備技術保障難題。同時,該部還制定了嚴格的電子系統維修檢驗標準,並投入數百萬元籌建電磁環境檢驗室,能有效模擬電子系統在複雜電磁環境中受到的各種電磁干擾,及時總結出電子系統反偵察、抗干擾等經驗。在此基礎上,該部對訓練資源進行整合,積極開展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裝備保障訓練。 

  演兵場戰例之三: 

  單打獨鬥的“英雄”搶修小分隊為什麼上不了主戰場 

  去年5月,南海驕陽似火。某艦艇編隊航行在大海深處,該部副部隊長龍建祥帶領被官兵譽為“艦艇守護神”的“英雄”搶修小分隊隨艦遂行保障。“火控系統出現故障!”搶修小分隊聞訊而動,趕到故障區進行搶修。30分鐘的緊張排查後,他們發現電子系統沒有問題,難道是艦炮出了問題? 

  搶修小分隊召開現場辦公會,一個點一個點檢測,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排除。結果,他們在艦炮與火控系統的介面處找到了原因。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無法交換輸送資料,從而導致了艦炮“癱瘓”。兩支搶修小分隊一齊動手,不到兩小時,火控系統便恢復正常。龍建祥感慨地說:“過去,機械化戰場條件下,8至10名優秀技術員組成的隨艦保障小分隊就能完成裝備保障任務。今天,在資訊化戰場條件下,艦船電子裝備呈現出集成化、系統化、一體化的特點,過去威風八面的‘英雄’小分隊面對艦船多功能資訊化系統,只能望海興歎了。” 

  啟示錄:資訊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作戰主要樣式。 

  資訊化戰場新思路:

  裝備保障加入聯合作戰是提升保障能力的主要平臺 

  一體化聯合作戰中的裝備保障,是以資訊化為主導,以網路為支撐,將裝備保障的指揮系統、通信系統、保障系統高度整合,實現無縫鏈結。 

  3年來,該部針對一體化聯合保障特點,先後選送了60多名技術人才前往軍內外電子生產廠家、科研院所學習,培養了一大批謀略型的裝備保障指揮人才、複合型的裝備管理人才、前瞻型的裝備技術人才和多能型的裝備操作人才。2004年,該部組建了海軍最大的電路板測試維修中心,實現了電子裝備保障的標準化、通用化和集成化。 

  他們把“軍地一體、平戰結合”的一體化聯合保障思路貫穿到具體工作中,大力整合裝備保障資源。近年來,該部著力加強與軍內外電子系統生產廠家、科研院所和一線維修保障部隊的合作,初步實現了多型裝備保障軍地協作、整體聯動的一體化保障新模式。 

  編輯感言 -柳剛 

  把訓練轉變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 

  現代聯合作戰,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全局性很強,不同軍兵種或擔負不同作戰任務的部隊,任何一個環節的薄弱都會影響到戰局的勝負。因此,推進訓練轉變不光是一線作戰部隊的任務,也是各類保障部隊實現訓練轉變的緊迫課題。 

  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軍事技術領域出現了許多令人矚目的變化,資訊化、智慧化、一體化成為武器裝備發展的總趨勢。在這種大背景下,裝備保障戰線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獨立的部門。只有融入聯合作戰的大系統中,注重以部隊作戰訓練任務需求為牽引,既搞技術攻關,也按資訊化戰場的保障要求抓好自身訓練,並把這種保障訓練和聯合作戰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適應現代戰爭對保障力量建設的要求。

  各級指揮員在抓訓練轉變中,一定要按系統論的大思路,在統籌諸軍兵種聯合訓練的同時,加強各種支援力量的綜合保障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縮小聯合作戰能力與實戰要求的差距,增強打贏勝算。(來源: 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