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專家稱殲20機身尺寸大有利於掛載反航母武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0 08:36:43  


 
  中國航空工業未來十年跨入第一方陣

  抗美援朝硝煙中誕生的新中國航空工業,已經走過60年輝煌歷程。

  從殲10、梟龍戰機,到熱銷海外的新舟系列、運12,從適應高原飛行的AC313直升機到研製中的大型客機C919……中國航空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累計生產飛機和直升機2萬多架,發動機6萬餘台,導彈2萬多枚,出口和援贈飛機共計2400多架,研製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與世界發達國家在役飛機性能相當的航空裝備,躋身於能夠研製先進戰鬥機、戰鬥轟炸機、直升機、教練機、特種飛機等多種航空裝備的少數國家之列。

  1951年4月17日,國家頒布《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成立,新中國航空工業誕生。

  上世紀50年代,在國家大力扶持下,航空工業實現了由修理到製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噴氣飛機殲6試制成功,我國跨入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批量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國家行列。六七十年代,航空工業進入獨立建設和發展時期。1965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強5強擊機設計定型;1968年,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高空高速殲擊機首飛成功。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航空工業迅速發展,掌握了第三代戰鬥機和發動機、渦扇支線客機、先進直升機研發技術,躋身於能夠系列化、信息化、體系化發展航空裝備國家行列。以殲10為代表,我國軍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跨越;以“太行”發動機為代表,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跨越;以預警機等特種飛機裝備為代表,我國航空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

  高端訪談

  中航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表示,中國航空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迅速拉近,預計到2015年,將全面完成重點型號研製任務,推進航空武器裝備的跨代發展,並取得航空動力瓶頸的初步突破;到2021年,將實現對世界航空工業強者從“望其項背”到“並駕齊驅”的跨越,躋身世界航空工業第一方陣;到2051年,中國航空工業創建一百年之際,將力爭在航空科技和產業發展上遙遙領先於世界水平。

  “當今世界強國,無一不是航空工業強國。航空工業是打造國家戰略優勢的核心產業,其發達程度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林左鳴認為,航空工業的核心技術用金錢買不來、用市場換不來,只能走自主創新之路。針對發動機技術的瓶頸制約,中航工業將在“十二五”期間斥資100億元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積極開展原始創新和科技攻關,打一場“航空報國”的動力翻身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