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築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3-04-29 08:53:42


今年以來,中國國內需求穩步擴大,帶動就業和收入增加。接觸式服務業和聚集型消費加快恢復,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是當前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經濟春風漸暖。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5%,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郭麗岩文章介紹,今年以來,中國國內需求穩步擴大,帶動就業和收入增加。接觸式服務業和聚集型消費加快恢復,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是當前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持續發力,大項目加速落地形成實物量,房地產投資降幅明顯收窄,相關行業和市場景氣逐步回升。裝備製造業等支撐有力,工業增加值逐季逐月改善,綠色低碳產品增勢明顯,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產品保持兩位數增長。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加快,智能化產業和市場潛力加速釋放。
  
  國際機構近期普遍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值,最新預測超過5%甚至有的接近6%,同時預計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1/3。不難發現,當前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集中顯效。通過統籌協調各類政策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中央和地方政策聯動穩經濟,投資有效性增強,多地放寬節能車限購指標,推動房地產良性循環,著力促進大宗消費回升。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物價穩為穩經濟和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與其他經濟體相比,中國有更大的穩定實體經濟運行的政策空間。同時,經營主體信心提振,發展預期明顯改善,信心類和預期類指標回升,企業主觀能動性增強,生產經營活躍度上升。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發展前景,國內外市場聯動效應增強。
  
  文章稱,當然,從客觀而言,今年穩外需仍有一些挑戰,這是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階段性壓力。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海外經濟金融運行風險增大。此前的出口替代效應弱化,去年高基數也加大了今年穩外貿的壓力。但是,與其他生產型經濟體相比,中國的出口仍具備相當韌性與潛力,一季度越南和韓國出口同比下降12%左右,而中國由負轉正,尤其是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8%,對“一帶一路”等重點區域出口規模也穩步擴大。同時,國內市場需求方面也存在制約因素,但總體回暖趨勢明顯,供需兩端恢復的均衡性正在增強。
  
  文章認為,展望全年,推動中國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目標,要注重供需雙側發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努力補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短板,同時增強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是,要靠黨中央的全面領導為中國經濟大船掌舵領航。儘管存在來自外部的“脫鈎斷鏈”、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但只要我們充分發揮產業門類齊全、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優勢,增強生產要素資源的有力支撐,特別是加速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就可以讓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趨勢的基礎更加堅實牢靠。
  
  首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應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拓寬出口產品轉內銷渠道和方式,對衝外需下行壓力,同時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創新消費場景。要優選投資項目,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使得有能力支撐的消費和有回報的投資形成良性循環,進而穩定投資預期和消費預期。
  
  其次,推動產業升級匹配消費升級。強化供給體系對需求結構的適配性,扎實推動補鏈延鏈升鏈建鏈,著力增強產業發展接續性和競爭力。激發新賽道上的新動能和新活力,為數字經濟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保障。
  
  再次,清理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分割。切實提升市場准入效能,促進公平競爭,提高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踐行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大機遇的承諾,以充分開放促進國內市場強大,讓全球共享中國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制度紅利。
  
  最後,積極回應實體企業訴求和民眾關切。要在保經營主體、穩就業、促增收方面多措並舉,尤其是加強對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兜牢民生底線和安全底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