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戰略趨勢的變化及台灣的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5 14:08:51  


 
  中國大陸崛起與形勢變化

  在一段時期內,台灣的經濟發展取得過耀眼成績。台灣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社會成長到具有一定能力的創新社會,走過了艱苦奮鬥的道路,也得益於經由外包代工爲世界生産幷掌握一定的研發能力。但是,這種發展模式幷非只爲台灣所獨具。在全球化時代,台灣的發展經驗是完全可以被複製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旦中國大陸對外開放合作,那麽台灣的外貿經濟就將在更大規模上被重復,這時台灣的如上優勢就會很快消失。過去20多年的實踐已經證實了這點。

  在冷戰期間,台灣還獲得過美國保護幷取得過特殊的發展機遇。但是這種由特殊性所帶來的機會,不但不能錘煉台灣的綜合競爭力,而且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台灣方面由於爲美國所利用而獲得的階段性價值就開始貶落。全球化的深化,給各國包括意識形態相左的各方尋求共贏創造了條件。在上世紀70年代,中美出於反霸的共同政治與安全需求展開了合作;隨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和全球化的推動下,北京與國際社會又在經貿領域中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正是這些合作,奠定了中國大陸現代化的强勁勢頭,也預示著台灣愈加相對頽勢的前景。

  在全球戰略事務上,中國台灣相較於中國大陸能起的作用幾乎可以被忽略。台灣所能提供的,中國大陸幾乎完全都能提供;而中國大陸所能給予的,台灣基本不具備提供的資本或資源。譬如,面對蘇聯的對外擴張,台灣根本不具備牽制蘇聯所需的幅員與人口資源,更不具備地緣戰略上的特別優勢,所以只能被美國無情拋弃。美國與尚未建交的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大陸合作,根本原因在於是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合作,向美國提供了面臨蘇聯威脅時所需的國家安全。日本在面臨同樣威脅的時候,甚至比美國更早地做出了戰略决斷,在政治上拋弃了台灣。

  因此,台灣的地位幷不是憑自己的競爭力就能獲得的,它是內外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在島外,台灣對於美國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它在意識形態上多麽地與美國靠近,更重要的在於即使意識形態與美國不怎麽相同的行爲體是否與美國協作以共同穩定世界。在這方面,台灣基本不可能有所作爲,它既不能塑造蘇聯對美國的威脅,也不能减輕蘇聯對美國的威脅。同樣,台灣既不能塑造中國大陸爲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與霸權主義鬥爭,也不能阻止大陸爲了國家富强而除舊圖新幷且逐漸成爲國際社會十分重要的利益相關者。

  中國大陸曾經與美國發生過嚴重衝突,那場戰爭,幷非我們所要,而且我們爲此付出重大犧牲。但是,我們因此贏得了長期的國土安全,幷且贏得了對手的職業性尊重,懂得了新中國的意志和大陸武裝力量的分量,這爲冷戰後期中美戰略合作而且台灣在外交上被美國拋弃埋下了伏筆。

  在冷戰期間,中國大陸曾一度被美國遏止,其結果是中美的國家利益都受到損害。在冷戰期間,台美關係不正常地火熱,原因在於美國願意利用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內部動亂給台灣創造機遇。這種不正常關係在全球安全環境發生重大變遷之後就失去了戰略土壤,更隨著蘇聯擴張而頓失價值,在全球化時代則更是難以維繫。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同時改善著中美人民的生活;中國大陸負責任的國際關係與作爲,使得台灣的戰略地位一落千丈。

  曾幾何時,台美貿易超過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貿易。這種不正常的局面,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已經一去不復返了。2006年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雙邊貿易,以大陸海關的統計,已經達到2800億美元,去年更創新高。中美貿易的每分每元,都在滿足兩國人民的生活需求,改善著兩國的民生條件,如此大規模的和平互利,是台灣所沒有能力創造與提供的。當然,中美貿易在擴展的同時還存在問題,中國大陸對外出口的勞動力成本有需要增長的空間,但是中美合作關係中的巨大經濟因素,早已成爲兩國共贏與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台灣地位的相對邊緣化,來源於全球化不可阻擋的發展,來源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造福中國與世界,來源於中國大陸遼闊的自然禀賦與日益增長的綜合競爭力,來源於美國以及國際社會尊重中國大陸和平與負責任的發展。應該說,大陸的進步,是全體中國人的成就,同樣值得在台灣的中國人的驕傲與欣慰。

  鑒於上述原因,台灣地位的繼續下降,乃是歷史必然。當然這種下降是相對的,台灣仍在發展,大陸中國人爲台灣的成長感到高興。不過,台灣近期的相對不振,却是人們所需正視的。這幷非大陸和國際社會打壓所致,而是由台灣的歷史與現實以及內外環境所發生的變化所注定的。台灣在主觀上所犯的主要錯誤,是當局對內外大勢失去判斷力,逆潮流而動,背民心所向,這無疑加劇了台灣當下的困境。

  台灣何去何從需從優抉擇

  台灣地位的邊緣化既然勢在必然,對此抵抗只是徒然,不會獲益。但台灣是否因此沒有出路,這也幷非如此。問題是,台灣要什麽出路,能有什麽出路。

  中國大陸對台灣幷非採取零和戰略。從根本上考慮,兩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人民也都同種同文,血濃於水,本應相互協助攙扶。中國大陸的進步,就是中國台灣的驕傲;中國台灣的發展,更是中國大陸的榮光。兩岸應該協力共進,謀求更大發展,在國際上共同表達中國,共同代表中國,增進兩岸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與地區相比的競爭力,與國際社會上試圖分裂分離中國的圖謀,共同進行鬥爭。

  中國大陸尊重台灣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所已取得的成績,尊重台灣人民在尋求民主與法制建設上所已取得的進步,幷爲此祝福台灣地區人民。中國大陸人民希望與台灣人民一起,化解歷史失和,經由和平共存達到全體中華民族的大團圓。爲此,大陸政府有充分信心,勇於改革開放,學習包括台灣地區人民在經濟發展中所創造的優秀管理與技術,發展自己,提升自身水平。同時,中國大陸政府有耐心,只要兩岸共同接受“一個中國”的主張,我們願意長期求同存異,和平共榮共存,相互提携,以時間來消弭雙方之間的歷史隔閡,以信任來促進彼此間曾經有過的感情傷痕。

  中國大陸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是迄今爲止對兩岸作爲整體來說的最大雙贏方案。由於前述的歷史與現實因素,台灣尋求獨立不僅違背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意願,也不會對島內外帶來實際利益,而且從力量對比而言也是根本不現實的。

  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台灣人士對“一國兩制”方案難以信任甚至不能接受,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陸方面有耐心,願意聽取台灣方面提出更有建設和創造性的和平共存與統一方案。大陸政府多次表示:只要對岸接受“一個中國”,大陸方面什麽都願意談。這無疑是釋出了很大的善意,也需要台灣方面互動以驗。

  但是,最近十多年來,台灣政府不給大陸這個機會,從而也自己拒絕了機會,因而台灣的道路越走越窄。這個責任,不在大陸,而在當前台灣的執政當局。台灣政界的一些人物爲了政黨利益甚至是爲了一己私利,肆意否認前任政府曾經與大陸達成的“一中互表”的和平方案,肆意歪曲歷史,肆意詆毀曾經領導台灣取得經濟重大發展的來自大陸的領導人,肆意詆毀台灣主要政黨的創始領袖,肆意否認台灣文化主要源於大陸的事實,虛構出一個原生的獨立的台灣文化的概念。這一切,造成台灣族群分裂,內亂不已,經濟成長滯緩,民生改善落後,落得國際社會竊笑,讓全體中國人民痛心。

  這種不顧事實比拚政治的做法,其實是對民主與法制原則的蔑視。挑動台灣人民內鬥,是對台灣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不尊重。如此劣質的政治,無怪乎會受到台灣人民的抛棄。最近台灣政壇發生的變化,顯然反映了民衆對島內領導人不識國際大勢的不滿,顯示出台灣人民求穩定、謀發展、思和平的根本願望。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對台灣失去信心。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台灣,仍然是我們處理台海事務的核心。開闊台灣政治家的國際視野,提高台灣領導者的寬大胸襟,引領台灣戰略家的戰略務實,中國大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台灣發展則中國進步,台灣務實則兩岸和諧。台灣人是中國人,我們相信普天下的中國人有智慧解决本民族的和平發展問題。台灣何去何從,則當善擇之。只要中華民族還沒有能力靠自己的努力實現統一,我們就無法自稱中國已經崛起。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3月號,總第123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