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大變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2-15 00:13:48


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大變局,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調整。
  中評社╱題: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大變局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課題組(北京)

  2020年是二戰結束及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一、新冠疫情叠加多重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不僅造成“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災難,還引發各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重危機,與此同時其他全球性挑戰繼續發酵,世界面臨嚴峻考驗。

  (一)全球疫情嚴峻複雜

  新冠疫情蔓延擴散業已幾輪,并呈現常態化、長期化、反復性態勢。目前歐美、拉美、南亞等地疫情依然嚴峻,就連之前已控制疫情的東亞也出現了反彈。世衛組織於2020年3月11日正式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性大流行”,一百多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或實行封鎖限制,截至今年1月,全球確診病例已突破900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美國成為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國家,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死亡病例占全球總數近20%,纍計確診病例已超過兩千萬。當前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疫情反彈勢頭更為猛烈。美歐疫情尤其惡化,多國新增病例再度呈“指數級”增長,法國總統馬克龍警告稱,歐洲與新冠疫情的苦鬥恐怕至少要持續到2021年夏季。

  疫情引發經濟、政治、安全等多重危機。聯合國2020年6月發布的《2019冠狀病毒病——聯合國全面應對舉措》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僅是衛生危機,更是經濟危機、人道主義危機、安全危機和人權危機,凸顯國家內部和國家間的嚴重脆弱性和不平等。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疫情影響恐將持續幾十年。一是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遭遇空前大考。新冠疫情令許多國家的醫療系統嚴重超負荷甚至癱瘓,世衛報告稱疫情暴發以來全球90%國家的關鍵醫療服務都受到影響,近四成國家的防疫體系遭遇困境,并導致非新冠病患和弱勢群體的健康和生活受到嚴重威脅。〔1〕疫情也對民衆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美國醫學專家彼得·霍特茨警告稱,新冠病毒將困擾一代人的心理。〔2〕二是致使全球經濟陷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深度衰退,全球增速預計為-4.4%。〔3〕蓋茨基金會稱,疫情造成的全球GDP損失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兩倍。〔4〕疫情使世界經濟不確定性急劇升高,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金融和能源市場劇烈動蕩,多國失業率攀升,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旅游或境外匯款的發展中國家尤其受害。三是加劇各國社會政治固有矛盾。疫情激化美國政黨對立與種族矛盾,催生大選變局,德、法、意等國為防疫強化社會管控招致大規模街頭抗議,疫情還引發歐亞、拉美多國政局動蕩。

  (二)其他全球性挑戰叠加共振

  以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為首,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全局性和戰略性影響。

  氣候變化危害加重。世界氣象組織等發布報告指,全球氣候變化并未因疫情而止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達到創紀錄水平,2016—2020年注定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海平面上升速率遠超預期;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具有不可逆性,世界正脫離將全球平均氣溫相比工業化前水平的增幅保持在遠低於2℃或1.5℃既定目標的軌道。〔5〕極端氣候事件與日俱增,南北極冰蓋加速消融,超強颱風頻發,美國西海岸等山火肆虐,全球天災層出不窮。

  全球糧食危機加劇。7月1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世衛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新冠病毒大流行將使全球8000萬至1.3億人面臨饑餓,加劇世界糧食系統的脆弱性及從生產、分配到消費領域的不公平現象,世界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非洲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其饑餓人口占總人口的19.1%,未來1至2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可能從疫情來襲前的1.49億增至2.7億。〔6〕全球減貧進程亦嚴重受挫,世界銀行預測,受疫情影響,極端貧困人口將出現“一代人以來的首次上升”,全球將增加約1億極貧人口。〔7〕

  國際恐怖主義卷土重來。“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利用疫情趁火打劫、加緊作惡,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亞的殘餘勢力仍多達1.8萬人,國際恐怖主義的滋生土壤遠未被鏟除。〔8〕

  二、全球戰疫重塑國際戰略格局

  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大變局,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調整。

  (一)大疫情加深大變局

  疫情使國際戰略格局的重構明顯加快。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指,新冠疫情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世界將不再是原來的樣子”,疫情已奏響了冷戰後時代的“終曲”。〔9〕

  世界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勢不可當,國際權力重心自西向東加速轉移。東亞抗疫整體成效大幅領先歐美,中國高效抗疫舉世矚目,中、日、韓以及東南亞國家經濟率先重啓,社會秩序基本恢復正常;與之相反,歐美疫情反復不已,政府管控不力,社會怨氣加重,軟硬實力受損。

  世界經濟與全球化格局深度重塑。新冠疫情打斷資本、人員、貨物等全球配置,迫使傳統的全球化更新換代,冷戰後建立在新自由主義基礎上的全球化模式已走到盡頭。各國普遍將“國家安全”置於更優先位置,加速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全球化更多轉向區域化甚至本地化。

  國際安全格局凸顯非傳統安全挑戰。新冠病毒橫空出世、橫掃歐美等國,彰顯跨國非傳統安全威脅能量驚人。美國智庫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指,經此一疫,國家安全與軟實力的內涵已發生改變,各國將不得不修正長期以傳統軍事政治安全為主的國家安全優先事項。〔10〕

  (二)多極新格局露出輪廓

  新冠疫情深度測試各國綜合國力,包括其制度效率、治理能力和國際道義等軟實力,世界四大主要力量“戰疫”表現不盡相同,此消彼長更加明顯,“多極化”由此跨入多極格局的新階段。

  美國社會與政治分化嚴重,圍繞疫情與大選兩黨惡鬥,特朗普政府無視科學與專業,錯過防疫最佳時機,抗疫不力致使美淪為全球疫情的“震中”。疫情導致美國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失業率高企,IMF預計2020年其經濟總量將衰退8%、為“大蕭條”以來之最;〔11〕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對外推行“美國優先”,拒不承擔國際責任,一味“甩鍋”,企圖嫁禍於人,嚴重破壞國際抗疫合作,致使其國際形象顯著惡化、軟實力嚴重下滑。國際危機組織總裁羅伯特·馬利稱,疫情衝擊了美國單邊霸權,重創“美式全球體系”。〔12〕 

  歐盟抗疫在早期因缺乏合力而成效不彰,加之英國“脫歐”,以致損失慘重。隨著德國在下半年出任輪值主席國,歐盟抗疫有所起色。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雖有實現歐盟“戰略自主”的抱負,怎奈成員國衆口難調、各國內部問題積重難返,加之秋冬季來臨致使多國疫情大幅反彈,歐盟國際影響力仍呈下滑之勢。

  俄羅斯國力過於依賴軍事,經濟發展缺乏後勁,抗疫壓力山大。面對嚴峻挑戰,俄加速政策調整,出台一系列抗疫與重振經濟舉措,對內高調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閱兵以提振士氣,修憲公投獲高票通過,對外堅持多邊主義與國際抗疫合作,大國地位仍不容小覷。

  中國高效抗疫一枝獨秀,社會穩定有序,經濟復蘇率先重啓,有望成為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彰顯治理能力超強與綜合實力上升。對外積極開展“抗疫外交”,主動增信釋疑,促進國際合作,堅定支持世衛組織,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得道多助、影響力躍升。

  長遠看,新冠疫情尤其全球戰疫必將重塑世界力量對比,多極新格局逐漸浮出水面,主要包括美、中、俄、歐盟四家,其中:美國綜合實力仍然第一,但疫情打擊與大選後的社會撕裂令其元氣大傷、難再獨霸;中國經受抗疫“大考”,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謀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彰顯後勁十足;歐盟與俄羅斯“短板”突出,但也各有強項。由此可見,上述四大力量正在共同塑造不均衡的多極新格局,中美兩家分量更重。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的《2020年國力評估報告》也認為,疫情使中、美實力更加接近,中美兩強領跑世界的格局更加清晰。〔13〕 

  (三)中美戰略競爭牽動大國關係

  面對中國加速崛起,美不斷強化“大國競爭”,著力打壓中國,全方位升級對華戰略遏制。特朗普政府拋出《對華戰略方針》,詳述其“全政府”對華戰略,提出“以實力求和平、強化本土防護、促進美國繁榮及提升美影響力”的對華總路綫。在高科技上,加緊與中國的“選擇性脫鈎”。美國國務卿到處抹黑中國,施壓盟友禁用華為設備;美商務部將多家中企、機構、院校和個人列入貿易管控“實體清單”;美衆議院成立“中國工作小組”,圍繞“與中國戰略競爭的關鍵領域”制定立法,以“確保美科技保持領先”。在政治上,公開誣衊中國政治制度和內外政策。攻擊中國制定香港“國安法”,出台所謂的《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炒作民族宗教和人權議題,一再干涉中國內政。在中國周邊,美推進“印太戰略”機制化、實體化,重點拉攏印度,深化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加緊勾聯台灣當局,企圖圍堵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