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壓房價,中國必須劍指體制缺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0 07:53:22  


要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首先必須解決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
  中評社香港5月20日電/美國《僑報》5月19日載文《打壓房價,中國必須劍指體制缺陷》,文章說,要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首先必須解決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割斷政府與開發商的利益聯繫,使整體經濟擺脫被房地產綁架,經濟增長的引擎實現多元化。摘要如下:

  中國當局上月針對房地產市場出台的新“國十條”,到5月17日迎來“滿月”日。大陸樓市新政猶如一場風暴,被喻為“史上最為嚴厲的一次政策調控”。朝野上下也期盼新政能夠發威,為高漲的房價降溫。然而,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仍然上漲12.8%,樓市陷入“滯而不跌”的尷尬局面。

  這一場面在中國似乎屢屢出現——每一輪對於房地產的宏觀調控重拳出擊之後,樓市都會“冰封”一陣子,接下來就會再次落入“越調越漲”的怪圈。“撼山易,撼房價難”,真的是大陸樓市的定數嗎?

  其實,中國的房價問題早已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中國房地產市場雖然名義上在市場經濟的規則下運行,但自始至終沒有擺脫政府的巨大影子。細心者會注意到,此次的“新國十條”首次明確提出對遏制不住房價上漲的行政首長進行問責,這也是大陸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後,首次以政治手段介入樓市問題。對於社會各界而言,樓市早已超出被經濟學界喻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成為集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於一體的綜合體,中國幾乎所有社會領域的問題都可以在“房事”上找到答案。一個“房”字,背負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太多重負,這個字中可以看到唯GDP論的政績觀念根深蒂固、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增長路徑依賴、惡性通脹預期等經濟問題盤根錯節;更可以看到房地產利益集團膨脹、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衝突糾葛。

  僅從經濟層面來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房地產業已經占據了超乎尋常的分量。2009年,房地產投資占當年GDP的比重達10%,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借用比喻美國為“車輪子上的國家”,中國如今甚至成了“混凝土澆鑄的國家”,總體經濟實際上已經被房地產業綁架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