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人閱讀率低 與文化大國稱號不相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5 10:38:08  


 
  除了閱讀載體和平台的建構以及閱讀者的自覺,健康的閱讀方式還必須依靠“文化識見”,即靠“考察、游歷、體驗、創造”的實踐來驗證閱讀而來的書本知識。既“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一個都不能少。正如魯迅所言,“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再如:“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這種“英雄所見略同”絕非巧合,乃是指正的一條客觀真理,即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是知行統一的哲學命題。這靠淺嘗輒止的閱讀是無法實現的,在信息時代尤其如此。事實上,文本閱讀率的下降並不能說明閱讀率的偏低,因為很多閱讀是通過虛擬世界完成的。這是全球性的普遍現象。

通俗雖美味卻未必營養

  另一方面,虛擬空間的閱讀又存在著潛在風險。沉溺於此的閱讀往往會將人引入脫離現實的虛空世界而破壞人與自然知行合一的和諧關係。正如蜚聲全球的意大利作家、學者艾柯所言:“因特網使一些人完全成為壞信息的受害者”。

  美國著名文論家萊斯利.菲德勒在其著名的被稱為後現代主義聖經的《越過邊界——填平鴻溝:後現代主義》中提出經典文學已經終結,當代的西方文學實際上是通俗文學。他認為所謂“通俗”----無不利用童話、新聞報告甚至色情小說的因素和手法。也就是說,現代化的生活快節奏使得經典塵封且佶屈聱牙,閱讀費力費時且不合時宜;而現代通俗之作卻又異化為快餐文化的東西,固然“美味”卻未必營養,恰如麥當勞或肯德基一般。如此閱讀,顯見有其負面甚至有其災難性傾向。

  並非所有的閱讀都有益處,閱讀率越高並非越好。關鍵是健康的閱讀方式,才能將“好讀書”和“讀好書”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打造傳統的書香中國和現代化的信息中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