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度對中國只能接觸不能對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8 09:11:58  


 
  議會和其他地方的某些人提倡的咄咄逼人的對華政策在很多方面對印度有害。首先,這可能對依然處於過渡時期、對相互挑釁非常敏感的雙邊關係產生損害。就在最近,因為對印度邀請達賴喇嘛參加新德里佛教聚會不滿,中國取消了兩國邊界對話。第二,由於中國在各項軍事指標上都遠超印度,可能進一步讓印度的“安全困境”複雜化。中國在實際控制線附近等地的軍事強化工作已經完成,而印度只是最近才意識到存在不對稱的差距。

  第三,中國還可通過干擾雙邊關係的其他方面做出反應。兩國之間因非官方關係發展而得到補充的經貿往來可能受到危害。第四,對於剛剛將步伐跨入新的地緣政治領域的兩國來說,咄咄逼人的態度可能引發兩國政治對抗。

  對中國“硬起來” 的要求,出現在印度總理領導國家開展經濟增長運動之際。如果這個運動成功,能使大批人口擺脫貧困。中國此前批准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採取了對農村和社會資金更加開放的態度。印度在目前這個階段沒有與中國進行對抗遊戲的資本。

  因此“咄咄逼人”派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並反過來幫助決策者制定出“有效的”中國政策。目前的中國政策存在缺陷。首先,目前談判的責任全在政府身上,即使在非戰略領域也是如此。商業、貿易社團及其他組織沒有提出太多自發性倡議。第二,印度的中國問題專家和其他戰略專家沒有提出多少政策反饋,以幫助政府探究邊界爭議等問題的解決辦法。第三,原本能夠扮演催化劑,就可能的邊界解決方案框架形成公眾意見的政治黨派都在逃避責任,原因是擔心自己的選舉前景可能受損。

  正在進行權力轉移過程的印度需要有效的中國政策,以將注意力放在影響綜合國力的更大問題上。因此,持續地接觸中國必須成為印度外交政策的特征。儘管這不會立竿見影地解決爭議,卻是處理對華關係的唯一道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