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再聞“漲”聲 中國通脹警報遠未解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1 07:43:43  


 
  另一方面,儘管CPI調控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老百姓的感覺與官方發布的數據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因為CPI漲幅放緩跟物價下降不一定能直接劃等號。對於部分商品,特別是一些民生用品出現的漲價苗頭,如果政府部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並及時採取措施,一旦漲價成風,並引起其他產品跟進,不僅影響民生,也會對整個經濟形勢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控制物價、穩定物價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是經濟工作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涉及百姓的生活,社會的穩定,必須持之以恒地對待,不可麻痹大意。

  事實上,從影響通脹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來看,通脹其實並沒有走遠,警報遠未解除,隨時還可能卷土重來。從內部因素看,在過去的幾年中,為應對全球性的增長衰退,中國也像其他國家一樣,大開資金閘門,為經濟注入汹湧流動性的同時,也埋下了通脹隱患。何況,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人力成本、能源、服務等的價格,本身就處在一個上升周期,成為潛在的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這意味著,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高增長與高通脹並存恐怕將維持較長時間。

  從外部因素看,謹慎應對輸入性通脹也是中國一以貫之的政策。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日益緊密,國際原油價格動蕩導致今年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可能將在高位徘徊,中國很難獨善其身;儘管美國經濟今年有所起色,美聯儲放也放話,近期不會推出QE3,但其貨幣寬鬆政策一日不進行調整,中國也就一日不敢輕鬆。這些都會對中國造成較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或許,值得欣慰的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將長期向好,至少可以避免低增長、高通脹的“滯漲”局面。眼下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刹住部分商品和服務的漲價衝動,尤其是抑制涉及老百姓“菜籃子”食品漲價風潮,對於不合理的訴求、投機行為要堅決懲處,讓市場歸於正常運行。同時採取減稅、減少流通環節等措施,降低物價,讓百姓享受實實在在的利益,將通脹的預期牢牢鎖在籠子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