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網輿情分析師:網絡聲音倒逼並不是造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7 10:18:34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接受湖南株洲晚報的採訪時表示,互聯網是5億網民的發生渠道,但中國政府對網絡輿情反應較為遲緩。他還稱,網絡聲音倒逼並不是造反,若消極取消個別人的網絡發聲機會,還不如多多引入不同的聲音,讓整個網絡顯得更加理性和理智。

  談自己:從“黑磚窑”事件開始摸索輿情監測

  提問:您最初是一名記者,為何突然想到研究網絡輿情去了?這其間的轉變有何契機?

  祝華新: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新聞7年,1986年開始做記者,2000年加盟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做公益。後來回到人民日報旗下,加入人民網,從山西“黑磚窑”事件開始摸索輿情監測業務,接續了新聞夢。

  2007年“黑磚窑”事件中,天涯社區把受害者親屬的一篇帖文推薦到首頁,與山西當地報紙的新聞一道,引起全社會的震驚。中央四位常委、一位政治局委員做出批示,中央多部委派出聯合工作組趕赴山西查處。而黑磚窑所在地洪洞縣領導幹部因“工作繁忙”顧不上花時間上網,對自己治下的醜惡現象一無所知。所以當時的山西省省長反思,“黑磚窑”事件反映出山西基層幹部嚴重缺乏新媒體素養。

  這個事件警示政府,對網絡輿情反應遲緩,導致政府公共危機的擴大,不僅可能讓當事的領導幹部丟掉烏紗帽,而且有損政府公信力,導致民心流失,不可不慎!互聯網輿情監測和應對能力,已經是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談輿情發展:互聯網給了5億網民每人一個麥克風

  提問:近年來,您一直致力於網絡輿情的研究,2007到2011年的《社會藍皮書》“中國互聯網輿情年度分析報告”您都是第一作者,能否簡單介紹下近幾年網絡輿情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軌跡?

  祝華新:近幾年,網絡輿論的參與人群越來越龐大。中國已有超過5億的網民,其中約3億人使用微博。在突發事件現場,我們身邊任何一個不起眼的鄰家大哥、小妹,一轉身就可能上網發帖,對政府的處置提出質疑,一夜之間掀起全國性的輿論狂潮。現在不僅是專家學者在網上成為呼風喚雨的“意見領袖”,草根民眾借助互聯網維權和“圍觀”,而且連演藝明星和非公企業投資人等“新社會階層”也在網上發聲。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輿論力度越來越強。

  2010年9月,湖南籍記者鄧飛在微博直播江西宜黃強拆事件“女廁攻防戰”,一條博文轉發8000次,成為當天新聞熱點,導致宜黃縣委書記和縣長被免職;2011年4月,藥家鑫交通肇事殺人案宣判,學者傅蔚岡發帖承諾網友每轉發一次就為受害者家庭捐款1元,一個星期的時間裡,轉發數近37萬;7月底,溫州動車事故中,珠海網友陳利浩發帖,同樣承諾網友每轉發一次就為小伊伊捐款1元,結果在24小時內轉發超過90萬次,陳利浩為此捐出90萬人民幣給小伊伊監護人……互聯網給了5億網民,每人一個攝像頭,每人一個麥克風,政府要習慣於在網民的眾目睽睽和眾聲喧嘩中治國理政,隨時回應公眾關切。

  近年來一個可喜的變化,就是政府對網絡民意的高度重視,對網絡輿論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快,態度越來越誠懇,解決問題也越來越到位。借助網絡輿論,政府自身也將變得耳聰目明,身手矯捷,更有同情心也更有擔當。日前新一屆廣東省委常委產生後集體進行的第一次公務活動,就是與網友在線聊天,提示省委常委清醒地意識到權力本源和責任對象。也就是汪洋在網絡對話中提及的,執政者是公僕,群眾是主人。公僕到位後,第一件事是認真傾聽主人的訴求和叮嚀。互聯網還原了執政者和民眾的本來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