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克強施政路線圖漸漸明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2 09:21:13  


 
  當前多哈貿易多邊會談仍在僵持中,繼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之後,美國和歐洲又啟動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貿易談判,而中國都未被邀請“入座”。上海自貿區的出現,也是對於TPP等外界變化的主動回應。李克強表示,在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重點在投資准入、服務貿易領域擴大開放方面探索經驗。

  這一試驗能否成功關係全局,對外開放的成功要點何在?上限在於放開制度創新,下限在於守住金融風險。事實上,在達沃斯在回答瑞士信貸集團董事會主席烏爾斯•羅納關於金融開放的問題時,李克強也特別強調,金融改革當中重要問題是要防範金融風險。他透露中國在不斷推進監管體系的完善,也在研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把防範風險的工作做到位了,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就會進一步加快。”

  上海自貿區雖然只有28平方公里,各界寄托想象甚多,對自貿區金融領域開放的呼聲尤其高。在上海自貿區進一步開放外資機構准入、開放金融服務、放開民營銀行等非常必要,但對於資本賬戶開放措施,應充分考慮其全局效應。當前中國經濟杠杆比率已經非常高,甚至透支了未來的空間,未來十年內去杠杆壓力將會激增。在國內金融市場深度不夠、金融制度滯後、金融機構同質競爭情況之下,對比國際經驗可知,以放開資本賬戶管制為代表的金融自由化,往往有誘發金融危機風險。

  最後,除了開放之外,李克強的改革也自有其不同以往的特色,那就是他多次強調激活市場的活力,各項改革措施都以激活市場活力為目標,進一步剔除經濟體制中殘留的雙軌制,無論價格還是准入。例如,李克強履職之後承諾並大力推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消和下放多項行政審批事項以及放開多行業市場准入,以求“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長期以來,企業普遍抱怨政府的有形之手約束了企業的創造與探索自由。李克強式改革就是希望通過約束政府、留給市場更大的空間來激活市場活力。

  那麼誰最能代表市場?對於中國而言,自然是市場中的自由個體和民營企業家。雖然這次李克強破例在論壇開幕之前接見參會的中外企業家,遺憾的是提問方基本是自國外企業家,罕見民營企業家身影。而大連本地的企業家王健林則表示,第一屆夏季達沃斯時來了很多中國企業家,以後每屆減少比較多,他很遺憾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沒來參會。

  回頭來看,開放是手段,改革是目的,對外的開放最終要落實到對內的改革。剛剛故去的經濟學家科斯在回顧中國變革歷程時,指出不是中國政府而是“邊緣革命”將私人企業家和市場的力量帶回中國,所謂“邊緣革命”則由承包制、鄉鎮企業、個體戶和經濟特區“邊緣力量”推動,最終促成中國經濟的市場轉型。

  當下是中國經濟的十字路口,增長下行成為長期趨勢,國內利益集團縱橫蟠扎,中國正在醞釀一次以開放促改革的歷史突圍。不過,如果經濟之外的體制既定,經濟領域的改革能夠走多遠呢?或許,中國應該再度重視邊緣力量,讓其回到中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