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匆忙樹中國為敵沒有好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08:38:23


5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左二)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裡拉對話。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作者埃琳•齊默爾曼在文中指出,在像最近的香格里拉對話這樣的地區論壇上發表“反華言論”,會促使中國採取進一步不好的行動,因為這會給中國造成國內壓力,從而讓其作出更為強勢的應對。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7月16日載文《“反華言論”爭論不得要領,文章說,我的同事扎卡裡•凱克一如既往地提出了十分理直氣壯的反駁。他指出,本質上,中國作為“侵犯者”是沒有資格抱怨自己所遭受的批評的。凱克還指出,地區性論壇恰恰是對地區緊張表示擔憂的場所,他還暗示齊默爾曼希望中國能被感化從而融入現有秩序很可能是痴心妄想。網上留言顯示,凱克的文章反映了許多讀者的想法:中國是“咎由自取”。

  冒著遇上麻煩的風險,我要指出,齊默爾曼的批評者們不得要領。事實上,問題並不在於“反華言論”是否有道理,而在於“反華言論”是否有利於任何有益的目的。

  凱克還提出了這樣的論點,即中國顯示其對接受現有地區秩序沒有多少興趣。這一點很難反駁。中國的言行確實證明它希望建立一種替代秩序。這是否意味著西方應該通過使中國在現有制度內變得不受歡迎而刺激這種行為?當然,如果一個被孤立的中國符合西方利益的話,是可以這樣做的。但是,如果西方覺得讓中國融入現有秩序、或者至少是與現有秩序進行接觸可以最大限度服務其利益的話,那麼它就應該繼續使這一秩序向中國開放。

  凱克指出中國才是“經常發表排外言論的主要犯規者”。常讀《環球時報》的人無疑會表示同意。這裡的理由是“他們先這麼幹的”。不過作者不敢肯定這代表了一種政策依據。很難理解與中國的互相謾罵如何能使地區走向以和平方式解決各種矛盾。當中日兩國大使今年早些時候——多少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地——用《哈利•波特》故事中的角色“侮辱”對方國家時,日本大使的表現看上去並不更體面,因為他在回擊中國大使時也把中國比作伏地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