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央行突然降息 效果如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14:07:49


11月21日,中國央行突然降息。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11月21日,即28個月之後,中國央行突然降息。之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市場激烈的反應,如股市、匯市、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及國內樓市都亢奮而起。同時,外資行更是異口同聲地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重大轉向,中國已經進入新一輪的降息周期,後續的降准降息會隨之而來。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0日載文《中國央行降息目的及其效果》,文章說,無論是央行網站降息後的公告,還是央行相關領導的表態,都顯示這次央行突然降息不是政策放鬆,而是中性操作,更不是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該公告指出,此次利率調整是屬於中性操作,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因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不需要對經濟採取強刺激措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央行降息的目的是要發揮存貸款基準利率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引導市場利率與社會融資成本向下調。

  對於降息的目的,為何外資行與中國央行解釋會如此分歧?投資者如何來理解?對於中國央行,由於其獨立性不強、透明度不高、及對形勢判斷可能不夠科學等,該論很難作為其未來行為之依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很多時候先說不做什麼,但後來又做了。中國央行權威性實在不可恭維。對於外資行來說,市場都知道他們是為利而來,再加上經常出現內幕交易(這次中國央行降息之前中國股市之異動,有可能與內幕交易有關),其言論只能聽聽而已。

  其實,這次中國央行突然降息,其基點有二。一是降息的突然性。這很大程度上與滬港通開啓之後與政策預期太遠、一系列的救樓市政策效果不佳及國內房地產市場危機加深、當時國務院剛開會要求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而第二天國內貨幣市場就出現2013年類似的“錢荒”現象、及政府可能知道未來經濟數據更為惡化等有關。二是降息。降息本身就是放鬆信貸,要說它是中性不符合經濟邏輯。如果降息一次,當然沒有周期。如果降息在一次以上,說進入降息周期沒有多少錯。一切都取決於中國央行未來的行動。

  這樣,這次中國央行突然降息的目的與意義也就顯露了出來。一就是中國政府堅持了近兩年的“微刺激”政策已經完全轉向(當時中國央行推出房貸新政後,我就指出這點),政府經濟政策取向又回到“房地產化”經濟老路,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中國不可持續的、嚴重泡沫化的住房市場調整,不僅已經影響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把地方政府財政風險及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暴露出來,而且已經嚴重觸及到既得集團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