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亂起洋名 中國品牌忽悠消費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6 09:55:54


使用洋名的一家中國制鞋企業在北京的店面(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中評社香港1月6日電/“Chrisdien Deny”是一家連鎖店,在中國各地有數百個營業網點。它銷售“具有意大利風格”的皮帶、鞋和服裝。它的商標卻有著同“迪奧”(Christian Dior)類似的字形。

  美國《紐約時報》2014年12月26日載文《中國品牌愛用洋名,哪怕它們無意義》,文章說,“海倫•凱勒”由美國盲聾慈善家海倫•凱勒而得名。該品牌在80多個商店銷售時髦的太陽鏡和一些經典款眼鏡。其廣告語是“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急於為它們的商品包裹上一種國際範,很多中國本土零售品牌不約而同地採取了一種相似策略:選擇一個非中文的名稱,以給人洋品牌的印象。

  在北京一家休閑裝品牌店購買冬衣的顧客說:“你可以說這是崇洋媚外。”

  在製造業轉冷,房地產下跌的時期,消費是中國經濟的亮點。但是一些中國人似乎不願將他們的可支配收入用於購買本地時尚產品。

  由於中國的企業試圖吸引消費者,令人困惑的蹩腳英語開始在中國的各種店面、購物袋和服裝標牌上傳播。Wanko、Hotwind、Orgee和Marisfrolg都出售服裝。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的一個贊助商是服裝品牌Biemlfdlkk。

  如果說中國企業總是在品牌化競賽中受挫,那是因為沒有多少企業認真考慮品牌化的問題。《中國走向西方》一書記述了中國企業嘗試建立國際品牌的努力。它的作者喬爾•巴卡勒爾說,多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品牌化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一個不重要的營銷決策。

  在中國,很多西方品牌卻選擇了中文名字來向顧客傳達有關其商品品質的信息,可口可樂就是一個例子。另外一些洋品牌則堅持使用沒有中文含義的音譯名稱來昭示它們舶來品的身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