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經濟”後勁潛力大 中國需大力支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1 16:35:39


杭州郊區,一名員工從阿里巴巴集團新總部外的企業標識前走過。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新經濟”在實踐中已經開始快速發展。美國、德國是領頭羊,中國這幾年“新經濟”發展蓬勃汹湧。美國有蘋果、穀歌、臉書,中國有阿裡巴巴、騰訊和百度。這也就決定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經濟”概念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應該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化、傳感感應技術作為新經濟的核心元素等。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9日載文《“新經濟”後勁潛力大 中國需大力支持》,文章說,當然,“新經濟”的核心本質沒有變,即IT革命、全球化、知識經濟、智能化打造的新型制造業為一體的,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為特點的一種新經濟現象。“新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轉型的大趨勢。

  凡是“新經濟”發達、發展快的地區,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就強,經濟持續性良性發展動力就十足。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二次大戰後罕見的持續性高速度增長。美國失業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業形勢繼續惡化,全年失業率高達7.4%,失業人數多達900多萬人。

  然而在信息技術部門的帶領下,從1993年開始,美國就業狀況開始改善,失業率穩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計在內的話,美國1999年的消費品通脹率只有1.9%,增幅為34年來的最小值。這種經濟現象就被人們表述為“新經濟”。美國經濟出現了夢寐以求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率的最佳經濟狀態。這是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新經濟”的最大貢獻。

  美國引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在全球其他地區經濟仍在苦苦探底低迷之時,美國經濟卻率先複蘇,動力仍然來自於“新經濟”。美國的穀歌、臉書、蘋果、微軟、IBM、英特爾等公司,給美國經濟複蘇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動力,可說美國吃盡了“新經濟”的甜頭。

  德國經濟能够在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後受到的創傷最小,同樣得益於“新經濟”對傳統制造業的革新和升級。德國工業4.0就是在此中孕育而生的。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dustry 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這就是“新經濟”。

  中國雖然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時期沒有反應過來,但卻抓住了本次“新經濟”的機會。雖然“新經濟”在制造業上尚需像德國一樣加力,但是在服務業上“新經濟”運用卻領先世界,BAT(編按:B指百度,A指阿裡巴巴,T指騰訊,BAT是對三者的綜述)在世界IT企業中也是舉足輕重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