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對外姿態為何有所軟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6 14:11:15


 
  亞太局勢的日益緊張給中國今年的外交和安全環境帶來很大壓力。一方面不斷升溫的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問題,給中國和相關東南亞國家以及美、澳之間的關系蒙上陰影;另一方面宣稱隨時准備使用核武器的朝鮮,也是重大不穩定因素。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即將在台灣執政的民進黨,以及日趨暴力化的香港局勢,也是重要的境外挑戰。

  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菲律賓已經把爭端交給國際仲裁法庭,正在等候裁決結果。雖然中國已明確表示拒絕接受任何國際仲裁結果,但今年即將作出的裁決,很可能對中方的領土要求極為不利,會對中方的立場產生較大的國際輿論壓力,影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軟實力。在朝鮮問題上,中國參與的國際制裁,將對物資已十分匱乏的朝鮮造成重大打擊。朝鮮政權會否對外采取極端措施,以及美、韓是否會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都將極大考驗中國的朝鮮政策,甚至影響中國境內的安全問題。

  從中國政府今年所釋放的政策信號來看,中國并沒有打算在關鍵外交和安全問題上作實質性退讓的准備,但很可能會淡化對外政策上過於強硬的色彩,不采取進一步激化矛盾的做法。事實上,中國每年的實際軍費增長是難以被外界准確掌握的,但政府在“兩會”上主動調低軍費增長率,實際上是向外界透露,中國仍希望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沒有意願和周邊國家打仗。

  當前中國領導層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深化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在經濟放緩、社會矛盾突出的當下,能否成功跨過這道經濟坎,對於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以及中國能否持續崛起具有關鍵意義。從這屆“兩會”關注的熱點來看,國內經濟轉型、金融穩定等議題明顯居於最重要的議事日程上。所謂的“供應側”改革可能會導致大量僵屍企業的關閉和數百萬工人的下崗,地方信貸泡沫面臨破滅。雖然從長遠來看,這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但短期陣痛不可避免。在這樣嚴峻的國內形勢下,中國政府必然要試圖緩和外部緊張氣氛,把主要精力放在棘手的國內經濟和社會改革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