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薄瑞光詳談美國對台軍售與台海政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4-28 15:16:40


 
  在1988至2008年的20年,台灣的兩位“總統”,尤其是陳水扁,積極地推動和強化這種身份認知。陳是台灣第一位反對黨“總統”,而民進黨的宗旨就是謀求台灣正式獨立。對於北京來說,陳水扁是個徹頭徹尾的挑釁者,隔三差五地找茬兒。陳似乎總在試圖超越北京的忍耐極限,而這種挑戰極限的嘗試很可能引發戰爭。但我認為,在過去20年,北京對台海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也負有責任。北京的許多舉動加深了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孤立感:總是千方百計阻止台灣在國際組織已經非常有限的參與;瞄準台灣的導彈部署逐年增加,甚至在對大陸友好的馬“總統”上台後仍在增加,如今總共約達1400枚。

  ECFA談判與政治議題

  這是我簡單介紹的背景,下面看看台海局勢有什麼進展。在2008年5月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冰凍了十年的兩岸談判迅速恢復。雙方同意先易後難,先談交通等容易的議題,最後談困難的政治議題。我先前提到,雙方簽署了12項意義重大的協議,而這一世界上經濟最為繁榮的地區,雙方已被隔斷了60年之久。現在台灣與大陸間每週有270架次直航班機來往於台北、高雄和大陸的25個城市之間。台灣的其他城市很快也會開通航班。每週還有很多貨運班機。過去兩岸曾使用包機,繞道香港或日本再飛往北京和上海,完全是不合邏輯的極大浪費。如今這已成為過去,兩岸直航節省了民眾很多時間和金錢。兩岸的空中交通管制員現在可以直接對話。如果不瞭解兩岸在過去60年彼此懷有多深的敵意,就無法想像這是個多麼大的突破。台灣對大陸民眾開放旅遊,2009年大陸赴台灣遊客超過60萬人次。據說大陸遊客在台的最大消遣是把自己關在賓館房間裡收看當地電視台的政治脫口秀,但願他們會深受教育。此外另有約30萬兩岸的家庭團聚,約400萬台灣遊客到大陸。海上貨運也已直航。過去兩岸曾斷絕郵政往來,後來同意繞道香港,如今也直接通郵。雙方的金融和保險機構也可以相互開展某些業務。更重要的是兩岸開始開展執法合作,甚至包括相互遣返罪犯等。

  解決了最容易的部分後,雙方開始進入中等難度階段。上月剛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談判。ECFA與典型的自貿協議類似,用於降低關稅、促進投資等。往往這類談判的雙方都擔心自己失去太多,所以談判將會比較困難。有意思的是在ECFA、直航這些經濟議題之後,將會不可避免地進入艱難的政治和安全議題。雙方都總是說,我們把它先放放,等條件成熟再談。政治議題中亦包括了台灣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權問題。

  從台灣的角度看,在2010年2月,政治議題比2008年5月前顯得更加困難。台灣人比20個月前更加不願談及這些議題。台灣民調一直顯示,大部分島內民眾相當支持目前兩岸在經濟方面取得的進展。但仍有佔總人口40%的民進黨及陳水扁的忠實追隨者對取得的積極成果持懷疑態度。如今進入ECFA談判,民進黨的反對聲調見漲,其支持者數量也有所上升。我和同事與這些人接觸與交談,他們認為馬英九在帶領人們走向錯誤的道路,將會損害台灣的主權,降低台灣的地位和自治。這讓形勢更加嚴峻,因為馬英九已因內政問題逐漸喪失選票。在眼下的台灣地方選舉中,反對黨戰績不錯。所以,台灣方面現在非常謹慎,表示在進入敏感的政治與安全議題前需得到更多島內支持。

  有個對台灣民眾很重要的政治問題是台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權,因為這關乎台灣人的自尊心。1971年以前,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是“中華民國”,之後被北京取代,並被趕出聯合國。此後,台灣在任何國際組織的存在都非常困難和尷尬。多年來台灣在一些組織只能用些古怪的名字,諸如參加奧運會和亞太經合組織所使用的“中華台北”、加入世貿組織使用的“台澎金馬關稅區”等。這是一種妥協,不然台灣將更加與世隔絕。這個擁有2300萬人口、經濟發達的重要地區,在許多國際組織的代表權遠不如加勒比的袖珍島國。

  去年5月總算有了一點突破。在北京的默許之下,台灣“衛生部長”終於被允許代表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世衛組織年會。這主要因為人們擔心,類似過去SARS和禽流感盛行時,台灣僅因滑稽的政治因素而完全無法參與國際醫療合作的情況會再次發生。台灣當然希望有更多突破,但國際代表權問題將是個敏感和艱難的話題,因為這事關台灣的地位,而在這一點上北京和台北的觀點尚無法達成一致。

  這就是台灣局勢的現狀和進展情況。目前被擱置的最重要問題是,這一切最終會導向何方?是兩岸統一,台灣再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一貫主張他的政策是基於“三不”原則,即“不統、不獨、不武”,意即保持現狀。“不統”表示他在任期間不會與大陸談論統一問題。事實上,台灣的民調非常明確,90%以上的台灣民眾希望保持現狀,不願與大陸統一,這一數字在馬英九上台後還有所增長。而對北京而言,統一台灣是中共的核心關切。

  幸運的是,胡錦濤就任後顯示出比前任更大的耐心。他的前任江澤民喜歡談論最後期限,在某個時間前必須統一,應該加速進程等等。胡上任後停止了這種提法。自從馬英九上台後,胡錦濤致力於與台灣逐漸實現和解。但我們已能看到,大陸的某些人,尤其是軍人有點開始失去耐心了。強硬派認為這意味著統一永遠不可能實現;絕大部分台灣人都這麼想,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美國還會繼續對台售武

  那麼美國對此怎麼看,又做了些什麼呢?美國樂見台海局勢的穩定,因為我們有協防台灣的承諾,儘管定義有些模糊,但理論上說我們不得不採取行動。目前兩岸關係取得的進展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它意味著雙方因誤判而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降低了。兩岸過去10年互不溝通,現在則每天都在對話。我們也對馬“總統”的務實政策表示歡迎,尤其是將他與我剛才所提到的某些人相比較而言。他會考慮台灣的某些舉動或言論有可能影響美國的利益,我們很高興有台灣領導人能這麼想。我們會盡量鼓勵雙方改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參與談判或居中調停,事實上兩岸也都不希望我們這麼做。談判的節奏、時間、議題都完全取決於台灣。我們不會壓台灣談或不談某些特定的議題。多年來,美國的政策是明確的,即我們對台灣的最終地位不持立場。但我們有個關切,一項核心的利益,即兩岸間達成的任何協議必須通過和平手段,並得到雙方民眾的一致同意。

  近來有些美國媒體,包括有退休大使在《外交》雜誌撰文,談論也許1979年的《與台灣關係法》已經過時,也許該是廢除它的時候了,美國不必再遵循其協防台灣的承諾而繼續對台售武。我部分同意人們樂觀的看法,認為兩岸關係可能會逐步、持續改善。但台灣海峽仍然是世界上最為敏感的地區之一,台海局勢的穩定依然非常脆弱。我相信,如果兩岸循序漸進地增進互信,如果北京能緩和其進攻的姿態,而台灣能降低其防禦姿態,這兩個自上世紀20年代起就相互爭鬥的對手的關係有可能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將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到那時美國可能調整其售武政策,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也許還需要很長時間。現在和將來的台灣領導人會告訴我們是否已水到渠成,我們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而不是某些退休大使的觀點。因此,目前我們還會繼續對台售武。如果我們在兩岸尚未做好準備前就調整該政策,必將對兩岸的和解進程帶來負面影響。因為正如馬英九對《華爾街日報》所言,台灣需要藉此獲得與大陸談判的信心。去年11月,我在台灣曾大膽預言,如果美國停止對台軍事支援,兩岸和談必將會停頓。這對於大陸來說是個難以理解的悖論,但美國和台灣都這麼認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