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主要制約因素透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31 00:16:44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到底會向何處去
  中評社╱題: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主要制約因素透視 作者:彭丹宇(北京),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

  不可否認,民進黨轉型的重要看點是其兩岸政策調整及其未來如何解決好兩岸路線的問題。蔡英文敗選後拋出的一些兩岸論述調整思路被民進黨複雜糾結的內部鬥爭和接踵而來的新一輪權力重組所沖淡,代理黨主席陳菊雖然承襲了蔡英文敗選後的一些兩岸政策調整思路,但角色的過渡性使其影響有限。蘇貞昌就任黨主席之後,儘管試圖通過備受關注的“中國事務部”和“中國事務委員會”統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但“中國事務委員會”推出過程中的一波三折及目前所處的“懸空”狀態,難免會被外界認為民進黨的兩岸事務人事佈局整合還沒有成型,其兩岸論述指向的黨內共識和明確定位也沒有能夠形成。雖然謝長廷的大陸之行使得民進黨的兩岸主張出現了一些積極的看點,但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調整及兩岸政策重構仍然面臨著許多牽制和阻礙。在多重內外因素的交互影響下,民進黨兩岸政策到底會往何處去,最終將取決於民進黨所面臨的內部及外部複雜的多重鉗制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

  島內基本教義派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牽制和阻礙

  基本教義派對民進黨既有基本價值的堅持以及對“台灣主體意識”的強調,始終是制約民進黨走出“台獨”桎梏的重要因素。蔡英文敗選後,相關評論認為(1):鐵杆“台獨”有群眾、有依靠這批群眾的政治人物,它已成為一個體制,如何改變這些人乃是未來民進黨最大的難題;民進黨以前用“台獨”意識教育群眾,如今,其教育成功的群眾已開始反過來制止民進黨的改變。儘管有49.6%認同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但從33.4%認為民進黨不應“廢除‘台獨’黨綱”(2)的聲音中,同樣也可獲知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向與兩岸政策調整的艱難。

  基本教義群體強調“台灣價值”,認為民進黨應走與國民黨不同的“中國政策路線”,強調民進黨與陳水扁的執政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民進黨不能與歷史切割,“小英的失敗就是與過去扁執政切割有關”(3)。即便是謝長廷的“開展之旅”在島內外及民進黨內外多持正面看待和肯定態度的情況下,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仍固執地認為,本土政治人物不但不嚴厲挑戰“傾中”政策,還出現強化“傾中”路線正當性行動,“這是台灣本土陣營當前最大的危機”(4)。獨派要角姚嘉文不僅質疑謝長廷的立場,更是明確表態,反對謝長廷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5),並認為民進黨主張制憲,謝長廷拿出“中華民國憲法”來談,違背民進黨的立場(6);姚甚至強調(7)“謝長廷與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總統’選舉時不講‘台獨’,所以選舉失敗;民進黨是‘台獨’黨,不承認、不接受‘台獨’,如何領導這個黨?”。游錫堃則表示(8),只要能實現“國會”穩定過半,“總統”勝選自然水到渠成,即使“總統”未能順利當選,民進黨仍可透過立法權及預算權的行使,阻止他黨傾中,有效捍衛台灣“國家”主權及推動“國家”正常化。游氏認為,2012“總統”大選,不是國家定位或兩岸問題,而是論述與正面迎戰問題,民進黨若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就沒有了(9)。可見,這些觀點目前在深綠群體中仍有相當市場和票房價值。

  正是由於基本教義派的制約,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和路線選擇方面,使得蔡英文的兩岸論述難以拓展出走向“理性”與“清晰”的空間,也使得蘇貞昌就任黨主席以來的兩岸思路更多地表現為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和自我限縮。事實上,民進黨目前的最大困擾不僅僅是兩條路線之爭,還在於在路線之爭中伴隨著激烈的派系鬥爭和權力追逐,使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更加無法順利凝聚共識。

  針對謝長廷大陸之行所引發的政治效應,民進黨內天王們暗中較勁的政治博弈,也正在成為影響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步伐的一個重要因素。如陳淞山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所言(10):謝長廷的意外出招登陸,打亂了蘇貞昌“民生經濟、內政重於兩岸”的政治佈局,讓蘇貞昌原有的“邁向‘總統’之路”時程、步驟與計畫完全亂了套。蘇貞昌不願意看到謝長廷在他的前面處理好民進黨與共產黨的政治關係,並趁機與蔡英文的政治勢力合作結盟。因此,蘇貞昌刻意切削謝長廷“登陸”的政治效應,打擊謝“登陸”的正當性與政治價值,藉由游錫堃炮轟謝長廷的中國大陸之行製造黨內各大派系對謝“登陸”的圍剿氛圍並趁機遂行己意冷卻民共對話政治效應,其目的是封殺謝長廷主導民進黨兩岸事務發展的領導權,不想讓謝長廷在兩岸政策的定位與發展方面成為“領頭羊”。

  由於民進黨內與綠營內部龐大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可以左右黨內權力的分配與改革主張(11),面對黨內的權力之爭及各派系在2014“七合一”選舉中的“卡位”與“佈局”之戰,現階段還鮮有人願意系統地去思考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體系並付諸於具體行動之中。雖然在台灣被認為真正主張“台獨”者不會超過3﹪,但選舉所影響的選票可能遠遠超過3%的真“台獨”者(12)。台灣學者認為(13)(14),2002年“八三講話”提出“一邊一國”之後,陳水扁實質上已經成為“台獨”“教主”,陳水扁的“台獨牌”必然會影響民進黨的轉型,讓民進黨拋不開“台獨”的影子,“獨派”及扁系將伴隨民進黨的發展,使民進黨無法走出局限性。在這方面,從“獨派”反對謝長廷擔綱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的訴求中,仍可清晰折射出“台獨”勢力對民進黨的捆綁和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阻礙。

  “台獨”勢力之所以處心積慮地把台灣與中國進行切割,其目的是為了使台灣從中國脫離出去,如果承認“憲法共識”,“台獨”的生存基礎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正是由於“台獨”已經淪為聚攏民進黨的重要紐帶,使得民進黨很難修改“台獨黨綱”,很難放棄“台獨”主張。但不放棄“台獨”立場,民進黨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轉型,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和兩岸政策也不會有實質意義上的根本轉變。民進黨的“台獨”指向性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則民進黨最終還是會陷於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之中而難以走出一條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能夠真正意義上成就民進黨未來的正確道路。

  可見,基本教義派已經成為制約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關鍵。因為害怕“台獨”勢力及“深綠”人士的強力反對會動搖民進黨的根基,動搖泛綠基本盤,儘管民進黨成立以來一直在做一些策略性調整,但無論是在民進黨的迅速發展期還是在民進黨的挫折調整期,民進黨始終沒有能夠放棄“台獨”立場,這不僅僅是其意識形態使然,也是民進黨內相關力量博弈的結果。除非“綠色”走向淡化、“淺綠”理性轉化、“台獨”空間被大大壓縮,否則,民進黨從根本上轉型仍然是舉步維艱的事情。就內部而言,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及其基本教義派的制約,仍然是影響民進黨轉型最重要的制約因素和關鍵瓶頸障礙。

  民進黨兩岸論述理論建構和實踐基礎不足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延和阻礙

  民進黨轉型困難的另一個障礙因素是民進黨兩岸政策建構的理論準備和實踐基礎的欠缺以及相關理論建構客觀性、前瞻性和現實性之間的矛盾衝突,這使得民進黨在內部難以形成凝聚綠色共識的兩岸思想主張,對外則難以形成具有未來前景和現實意義的兩岸論述架構。對於兩岸路線走向和兩岸政策調整,民進黨內雖不乏理性的思考和冷靜的聲音,但畢竟至今未能成為主流認知。

  綜觀2012敗選後綠營所持的主流觀點和立場(15)(16)(17),一是認為民進黨不宜修改“台獨黨綱”,貿然修改會導致黨內分歧和無所適從,使支持者錯亂、基本盤鬆動;二是認為民進黨堅持“主權”立場和“國家”定位,具有優勢,立場不容退縮;三是認為“九二共識”與民進黨的一貫立場明顯矛盾,民進黨不宜貿然接受“九二共識”的主張,只需要在積極、穩健和淡化“台獨”三條路線中,確認一條清晰的路線即可;四是不承認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與政策存在錯誤,認為只是民進黨溫和立場被國民黨操作扭曲之後,造成選民誤解。如曾經領銜起草“台獨黨綱”和“台灣前途決議文”,被黨內公認為“台獨”理論大師的林濁水認為,“九二共識”與民進黨既有價值矛盾,現在接受“九二共識”,別人也不會接受民進黨,如果現在修改黨綱,卻沒有解決路線混亂問題,政策和戰略也將無法著手;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認為,基本價值鬆動將造成黨內分歧,選後許多人試圖調整民進黨在“國家定位”上的基本立場,如此檢討方式,“形同讓北京與國民黨做裁判,並過度考慮北京可能的反應”;民進黨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認為,敗選後民進黨內有關“與‘中國’交流”的討論,根本是“跳入國共設定的議題”,如果執政黨說民進黨應該和中國(大陸)交流,民進黨就照單全收,這將是反對黨的失職;民進黨籍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認為,民進黨與中國大陸政治主張、政治立場有所差別,要建立黨對黨交流,相對不成熟……顯而易見,這些深切瞭解民進黨思維的人依然認為民進黨堅守台灣“主權”的立場不容退縮。更令人憂心的是,這批人中,不乏民進黨制定兩岸政策時的重要幕僚和諮詢對象,他們在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制定過程中也必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他們的想法與其說是個人觀點,不如說是已成為必然會影響民進黨主流意見或集體認知的相關論述,這也必將會對民進黨兩岸觀的調整產生相應的誤導和阻礙。因此,不難想像,有利於民進黨大幅修正兩岸路線和兩岸政策的內在時空環境現階段還沒有營造出來,未來一段時期內民進黨的轉型將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