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周恩來立傳:直面文革時的周恩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3 16:30:46


 
  “毛主席收到信了沒有?有什麼態度?有沒有批示或者回信?這些我們都不知道。如果寫到書中,讀者也會產生一樣的疑問。”因此,這一情節最終未被採用。

  後來,此事被高振普寫入了自己的回憶錄中,也被高文謙收入了他所著的《晚年周恩來》中。

  “周恩來的錯誤能不能寫”

  1995年,《周恩來年譜》的寫作完成後,廖心文、安建設都開始參加周傳的寫作。其時,電腦已開始普及,他們都改用電腦寫作。

  當時,這本書十年磨一劍,引起了普遍關注。尤其是,涉及到對周恩來晚年的官方評價,安建設覺得自己手下的筆很沉重。

  在寫作《周恩來傳》上册前,金衝及就與李琦談過:周恩來的缺點錯誤能不能寫?

  “我說不能回避,有三條理由。第一條,寫傳記,應該有科學的態度。第二條,要讓書有說服力和生命力。第三條,人都有缺點,都有失誤。你把錯誤分析清楚,說明是在什麼情況下,為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缺點和失誤,比躲開不講要好。你對他的弱點、失誤都躲開不說,等於放棄了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權。”

  金衝及強調:“這些話,隔了30年我都沒有忘記,因為我當時去找他之前已考慮很久。”

  李琦聽完,表示贊同。

  但不同的聲音不是沒有。當時文革剛結束不久,大家對周恩來的感情還很深。有一些老同志不太理解:“你們有什麼資格評論總理的長和短?”

  儘管如此,在李琦和金衝及的堅持下,寫傳記不回避缺點的慣例,就在文獻研究室延續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