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龍登高:鄉紳自治與世界華商區域差異
http://www.CRNTT.com   2020-07-09 09:20:17


 
  張梅:海外華僑華人的經濟總量,您有沒有做過確切統計?

  龍登高:人格化的資本,是把資本確定在某個群體中。這在過去可以實現。但現在資本已經非人格化了,群體的資本很難分清楚。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資本構成隨時變化。你可以看到某個家族有多少股權,也可以估算,但家族這方面色彩越來越淡。

  企業家並不意味著本身有錢,他可以整合外國的資源,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組合起來創造財富。這種資本跨越國界。創業者體現得更明顯,大學生從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可獲得創業資金。

  這使得估算華僑華人資本總量很難。做個大致估算也不是沒意義。但我沒做這方面工作。我跟印尼華商交流過,他們提到,之前有人說“印尼華人支配印尼經濟”,其實是噱頭,沒那麼高。印尼有很強的國有經濟力量,國有經濟占比40%,在市場當中,華人只占一半或三分之一。有些研究者收集的信息比較片面。

  張梅:海外華商經濟的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龍登高:華僑華人經濟區域差異很大。最早的華商經濟是東南亞,其次是美國,最近二三十年才有歐洲、非洲華僑華人經濟的成長。

  東南亞華商在二戰前後有很大變化,在東南亞經濟危機後也有很大變化。

  二戰前是殖民地經濟,主要以西方跨國公司為中介從事貿易,與之相匹配的,是中小型華商散布在各城鎮、鄉村,這是其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