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策展的關鍵在於有效轉化
http://www.CRNTT.com   2024-03-30 13:55:21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據文匯報報導,近期參觀了數個國內外學術性大展,應該說,展覽的主題都蠻宏闊大氣,但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展覽語言這一點上,似有欠缺。學術性展覽中,前期的研究工作固然重要,可以說決定著一個展覽的深度與厚度;但策展後期,如何結合具體的展示空間特點,將研究成果有效地轉換成為展覽語言?將直接關係到一個展覽的最終展示效果、學術表達、傳播力度,以及觀眾對展覽的接受程度和喜愛程度。

  通常來說,展覽的策劃文本是一個線性的結構,而展示空間是一個有機的場域,是一個非線性的敘事空間,策展文本衹有通過一種空間敘事的方法才能展開並呈現出來。這裡所涉及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把策展的“線性文本”轉化為展廳中的“非線性空間敘事”。

  “線性文本”遵循的是時間邏輯,時間講究的是先後順序;而“非線性空間敘事”遵循的是空間邏輯,空間講究的是中心和邊緣,所以這是兩套不同的邏輯體系。在具體的策展實踐中,包括國內的一些大館在內,因為沒有處理好這兩套邏輯關係,也出現了許多“策展文本”與“展示效果”相對割裂、兩張皮的案例。不僅直接影響了展示效果,也嚴重影響了觀眾對展覽的現場體驗感。

  由此可見,在策展工作的推進過程中,不僅要研究作品、研究藝術現象、研究藝術家創作的脈絡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歷史文化情境等等;與此同時,還要研究具體的展出空間。每個展示空間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某種程度上來說,展覽空間其實在客觀上決定了展覽敘事的結構和內容。策展前期的學術研究成果,之後都要通過展示空間中的展品布局、空間設計、動線設置等才能有效實現其價值。

  這裡,有必要提醒的是,策展的“線性文本”與展廳中的“非線性空間敘事”這兩套邏輯系統經常會產生矛盾。以結束不久的“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為例,這個籌備五年、展期達五個月的展覽,學術上和資金上的準備都非常充分,作為一個現象級展覽可圈可點之處很多,然而這個展覽,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代表趙無極創作巔峰時期的1960年代的作品,沒有放在二樓圓廳或方廳那樣更為現代的展廳裡,而是出於“策展文本”線性敘事的需要,絕大部分都被鎖進了一樓傳統的展櫃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重新裝修之後的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一樓兩個展廳,都配備了大量適合文物級別書畫展出要求的竪向立體展櫃。但趙無極的作品是現代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抽象作品,並且無論是視覺還是精神層面都充滿著能量、張力和氣勢,這樣的作品生生地被鎖進了展櫃裡,直觀上就給人一種強烈的衝突感與分裂感。的確,按照編年史的線性邏輯,1960年代的這批作品確實是應該放在一樓展廳,但如果按照空間邏輯,它們應該放在二樓圓廳或方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