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春天的信使
http://www.CRNTT.com   2024-04-07 11:02:29


(圖片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據大公網報導,在英國的傳統中,每當聽到知更鳥的鳴叫,便意味著春天來了,然而牠身上的符號意義,卻不僅於此。

  很多英國人對於知更鳥的認識,差不多最初都來自於著名童謠《誰殺死了知更鳥》(Who Killed Cock Robin),但講述的故事和春天並無關聯。在童謠中,知更鳥被麻雀用弓箭殺死,蒼蠅成為證人,魚取走了牠的血,貓頭鷹挖了坑,鳶把牠抬進墳墓,白嘴鴉充當牧師,雲雀為牠唱詩,當公牛敲響葬禮的鐘聲時,天上所有的鳥兒都為可憐的知更鳥嘆息哭泣。而另一個著名的民間兒童故事《林中寶貝》,也與知更鳥有關。故事中兩個被遺棄在森林的孩子,最終在彼此的懷抱中死去,知更鳥用樹葉覆蓋了他們的身體。不難看出,在這兩個略帶暗黑色彩的童謠和故事裡,知更鳥要麼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要麼是善良的化身,也因此給人留下了頗為正面的形象。

  在此插句題外話,可能正是由於這個英國童謠太過深入人心,才導致了一個探討了多年的英文譯名爭議。眾所周知,美國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是《To Kill a Mockingbird》,中文譯成《殺死一只知更鳥》,然而英文mockingbird是指反舌鳥,robin才是知更鳥,牠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鳥類,但長期以來中文譯本卻將兩者混淆。學界對此有一種較主流的看法,認為童謠《誰殺死了知更鳥》的故事非常有名,在文學作品中也有廣泛運用,當中情節和哈珀.李小說存在相近的元素:死去的鳥兒,審判,案件,無辜的受害人,邪惡的罪犯等等,讓翻譯者不自覺地採用了知更鳥這一名稱。尤其是荷里活同名電影《殺死一只知更鳥》的公映,知名度甚高,進一步加深了公眾的印象,知更鳥便形成了一種慣例譯法。

  但不管怎麼說,兩種鳥在表達的意涵上還是十分貼近。在美國文化中,反舌鳥是親切友好善良的象徵。哈珀.李在小說中使用反舌鳥的隱喻大有深意:故事中被誣陷犯強暴罪的黑人就像反舌鳥一樣純潔無辜,他明明沒有犯罪,卻無端遭到攻擊,人們對他的迫害,就像迫害可愛的反舌鳥一樣可惡,不能原諒。同樣,知更鳥也是人畜無害,只顧高唱動人的歌曲,為了愉悅聽眾而盡情歌唱,不做任何傷害他人的事情,不破壞花草,不毀壞穀倉,打死這樣無害的生靈就是一種罪惡,所以把反舌鳥換成知更鳥也是成立的。

  回到知更鳥,由於牠的生活習性,人們逐漸將牠與春天聯繫在一起。作家約翰.巴勒斯在《醒來的森林》一書中寫道,“這時,天空中仍帶著點兒冬天的寒意,牠就這樣栖息在荒涼的、沉寂的樹林中,在又濕又冷的地上唱著歌”,沒有比牠更適合、聲音更甜美的歌手了,“這歌聲與景色和時節極其相符。多麼圓潤柔和與純真的曲子啊。牠的第一聲鳴囀打破了冬天的沉寂,使冬天成了遙遠的記憶。”英國政治家兼作家愛德華.格雷在《鳥的魅力(博物圖鑒版)一書中也提到:春天來臨,好一個人間四月天,人們的精力已經恢復,滿心是對未來的期待,這個時候側耳傾聽知更鳥的鳴聲,簡直心曠神怡。他又將知更鳥在春天和秋天時的鳴叫作對比,秋天時,“知更鳥的歌聲略顯薄情,音調尖酸”,而到了春天,“知更鳥的歌聲更具有活力,此時靠近一只知更鳥,仔細聆聽,是人間樂事。”他不禁大發感慨,同樣是聆聽知更鳥叫聲,春天聽起來卻和秋天有不一樣的感覺,“到底是牠的歌聲隨季節變化了,還是我們的心態變了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