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飆升大牛重臨 投資入市仍需慎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2 16:39:45  


專家指出:中國股指飆升大牛重臨,但投資入市仍需慎重。
  5月9日,大陸滬深上證指數突破1500點,三天后又躍上1600點,一周之內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創造了股市史上新的歷史高峰。特別是5月15日、16日兩日滬深成交量分別達到838億元和889億元,接近2002年6月24日的最高成交量898億元的歷史高點。這一新紀錄體現了中國股市在多年熊市中聚集的能量的第一次大爆發,股市走勢成為人們關注焦點。本社匯選有關輿論,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股指接連飆升 股市柳暗花明?

1、戲劇性反轉三個成因
  過去五年,絕對是中國A股“失去的五年”。自2001年6月14日,上證綜指摸高2245.43點後,中國股市一路下滑,並在去年6月觸底998.23 點。而值得諷刺的是,從2001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上升週期,2001-2005四年間GDP分別增長7.3%、8.3%、9.3%、9.5% 和9.9%,而對應的上海A股綜合指數的回報率是-20.62%、-17.52%、-10.27%、-15.4%和-8.20%。(美國《紐約時報》)

  11個月前,股市跌破千點,投資者信心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淒風苦雨。如今,股市漲勢洶湧,上證綜指在三周內連續衝破1400、1500、1600三個整數關口,僅“五一”後第一個交易周就上漲了162點,滬市更創出1885億元的歷史最高周成交紀錄。(北京新華網)

  戲劇性的反轉是如何發生的?成因之一:股改成功進入收官階段,政策面的不確定性消除,加上其他一些加強監管的新措施出臺,股市基本面有所改善;成因之二,寬鬆的貨幣政策,外加賭人民幣升值的境外遊資繼續大舉入境,導致市場資金極為充沛,強大的買盤將股票、債券、房產等多種資產價格一起推高,蔚為奇觀;成因之三,在需求強勁的背景下,國際商品市場上各類資源品價格大漲,尤以有色金屬為最,從而為國內股市提供了領漲板塊。由此,先是機構投資者大舉進場,財富效應下,散戶投資者繼而擁入,一舉推高了股指。(廣州《南方都市報》)

  與以往的反彈不同,中國股市這輪上漲,是建立在證券市場走向完善、健康的基礎之上,而不是靠以前的政策“興奮劑”刺激。股改、證券法的修訂、機構投資者的培育、上市公司品質的提高、仲介機構監管的加強等政策的陸續出臺,使中國股市制度架構日臻完善,尤其是以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啟動,困擾中國股票市場15年之久的根本性制度缺陷終於劃上句號。(美國中文線上網)

2、與五一九行情不相同
  1999年,5•19行情甫一啟動,便氣勢如虹,經過短短31個交易日後,上證綜指便越過前期高點觸及1756.18點階段性新高,暴漲696.31點,漲幅達66%。在5•19行情的帶動下,兩年後的2001年6月14日,上證綜指盤中創下了2245.43的新高,與行期啟動前相比,上漲了1185.56點,漲幅為112%。時至今日,2245.43點在經過漫漫5年後,仍然是A股的珠穆朗瑪峰,短期難以企及。(北京《經濟參考報》)

  最近的一輪上漲行情顯然已與1999年的5•19美好行情大有不同。 

  首先,行情發動的大背景不同。5•19行情的大背景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周邊股市風聲鶴唳,東南亞宏觀經濟一片蕭條,中國經濟面臨下滑壓力;而本輪行情的大背景則是亞洲經濟體集體揚升,中國經濟走勢強勁。 

  其次,市場格局已經全然不同。5•19行情發動的時候,股權分置問題雖然已經有人在大聲疾呼,但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導向的改革尚未有實質性進展;而本輪行情發端之時,股權分置改革大局已定,包括國有銀行和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體系整體性的市場化轉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更重要的是,證券市場的發行和監管正走在更加市場化的路途上。 

  第三,行情發動的參與者不同。5•19行情是A股市場發生的一次最為典型的政策市,由監管部門推動,由國有背景的券商資金按照相關部署參與;而本輪行情則更多由民間資金和QFII驅動。 

  第四,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力今非昔比。5•19行情發動的時候,機構投資者才剛剛誕生,力量有限;而本輪行情啟動時,機構投資者已經舉足輕重——1999年底基金資產淨值僅為485億元,至2005年底基金資產淨值已近5000億元。 

  最後,法律環境也已經大不相同。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隨著新《證券法》和新《公司法》及新《刑法》的實施,A股市場所面臨的法律環境也在逐步改善中。(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3、股市利空出儘是利好 
  這波從去年6月6日開始的跨年度行情,一直是在“利空”襲擊下反復延伸的。去年5月1日管理層突然啟動股權分置改革,點燃大陸股市最大的“火藥庫”,大陸股市也出現暴跌行情,並在去年6月6日跌穿1000點整數關口。此後,大陸股市像有了“利空免疫力”,近期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上海東方網)

  以前大陸股市有兩怕,一怕股權分置改革,二怕恢復發行新股,更怕股權分置改革後的全流通和新老劃斷。而今,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70%甚至是80%的情況下宣佈恢復新股發行和市場再融資,大陸股市不但不跌,反而持續暴漲,耐人尋味。(北京人民網)

  瑞銀投資資深分析師丁洋分析,大陸股市近期的走勢恰恰印證了股市的那句老話,利空出儘是利好。從去年5月1日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至今已經基本上排除了這個最大的障礙;而今,市場最擔心的恢復發行新股,新老劃斷的消息也出來了,至少在消息面上解除了投資者的後顧之憂。所以說,近期大陸股市的火爆走勢,是投資者精神解放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在起作用。(香港《香港商報》)

二、股市大牛格局 能否真正成形?

1、B股成股市大盤風向標
  統計資料顯示,從去年11月28日到5月9日,深成B指從1417.49點扶搖直上,到昨日最高見到2500.47點,累計上揚1082.98點,累計最大升幅超過76.4%。而上海B股也出現強勁的上揚走勢,上證B指從去年11月28日的61.17點,到昨日最高上揚到95.79點,累計最大上揚34.62點,期間最大升幅達到56.6%。相對而言,A股市場出現了持續的長牛行情,但其總體升幅遠遠落後於大陸B股走勢。從以上資料對比可以看到,大陸B股成了大陸股市大盤的風向標。(香港《東方日報》)

2、科技股可能成為龍頭
  5月12日科技板塊幾乎全線上漲,其中,中視傳媒、清華同方、綜藝股份等科技股以漲停報收。(北京新華網)

  近日科技板塊的領頭品種當屬G明珠和中視傳媒。1999年“5•19”行情中G明珠和中視傳媒就是網路科技股的領頭品種,近期中視傳媒連續放巨量飆升,明顯有主力規模資金運作,看來主力是有備而來,短線可能反復震盪,中線必將出現一波飆升行情。(北京京報網)

  綜藝股份、清華同方等老牌科技龍頭股直到5月12日才登臺亮相,這對提升市場人氣作用巨大。隨著老牌科技股龍頭股的連續飆升,將吸引眾多投資者的眼球,不久的將來,科技板塊可能成為新的領漲品種。(廣州南方網)

  歷史的經驗證明,只要有行情,科技股就是主流熱點之一。本週五就是5月19日,科技股的全面上漲可能引發人們對1999年“5•19”行情的美好回憶。5月19日主力機構啟動中視傳媒、清華同方、綜藝股份等科技股,很可能掀起一輪科技股引領的飆升行情。(北京《中國青年報》)

  科技股可能成為龍頭,理由有以下幾點:首先,目前國內網路科技股經過5年多的調整,回調的時間已經非常充分,回調的幅度也已經基本到位,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投資價值。其次,隨著網路科技行業的轉暖,部分網路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也將有所提升。另外,近期許多科技股底部明顯放量,上海貝嶺、綜藝股份等明顯有主力刻意打壓吸籌。(湖南紅網)

3、當前大牛市時機未到  
  中國股市16年,曾有多次牛市,但都脫不了政策市、莊家市、投機市的特徵,而每一次由政策托起的牛市,又都以公司圈錢權貴牟利普通股民受損股市暴跌而收場。這一次,情況會有所不同嗎?1600點的反轉是又一輪弱肉強食的叢林盛宴,還是真的跨進了“歷史性大牛市”的門檻?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把目光從紅紅火火的行情圖移開,轉而審視那些決定一個股市是否有投資價值的基本因素——上市公司品質、仲介機構品質、監管品質。(廣州大洋網)

  如果把股市比作一座房子,那麼上市公司是房子的基石,由於指導思想有誤,長期把股市當作圈錢工具,致使垃圾公司充斥股市,三分之二以上不具投資價值。從最近的情況看,去年A股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下降7.88%,今年一季度平均每股收益又下降18.57%。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A股上市公司的賺錢能力卻在高速下降,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在中國股市成了經濟的反向晴雨錶。

  仲介機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投資諮詢公司、會計公司、審計公司——是房子的牆壁,十餘年來,證券公司包裝垃圾企業上市、會計審計公司做假賬、基金公司對敲對倒、投資諮詢公司坑蒙拐騙,仲介機構的醜聞黑幕已經讓人見怪不怪,股市這座房子的牆壁可謂千瘡百孔。

  基於法治的監管可謂股市的屋頂,在有關方面將股市作為圈錢工具時,一個以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證券立法尚無法指望,而在股市的直接監管機構自視為仲介機構的婆婆,又以指數高低為政績指標的情況下,有限的證券立法在執行過程又難免大打折扣。可以說,股市的屋頂同樣千瘡百孔。(湖南紅網)

  大牛市已經來了嗎?我們的答案是:中國經濟必須有一個健康有力的資本市場相匹配,中國股市也必然會迎來歷史性的大牛市,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廣州《南方都市報》)

三、走勢尚未明朗 股民且慢歡喜

1、重估風險應予警惕    
  近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指出,在目前普遍樂觀的情緒下,應當警惕“危險的重估”。他認為,中國目前股市的上漲主要還是依賴資金面推動和經濟過熱,單純依靠這些是不可能持續的。(廣州南方網)

  現在的情況是:第一,人們對股改之後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善有一個預期,但這個預期將來是否能夠實現還是未知數;第二是中國經濟短期內增長很快,資源型行業的盈利水準比前幾年提高,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很快;第三是資金面推動,利率水準較低,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其他有價證券都會受到資金供應過剩的影響。(上海東方網)

  有人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資產價格的“重估”,這種重估本身有資產價格泡沫。近期非資源行業利潤率和利潤增速持續下降,顯示經濟投資動力降低,房地產又受到政府調控,錢沒有地方走,只好往股市上走了,這不是基於基本面的重估,而是一種危險的重估。(香港《香港商報》)

2、千六可能反復震盪 
  在多數人都擔心大盤將下跌的時候,行情是不會結束的。股市行情往往在悲觀絕望中誕生,在憂鬱彷徨中上漲,在盡情歡樂中結束。 

  從5月12日大盤走勢看,尾市出現搶盤跡象,一根光頭光腳的中陽線顯示後市大盤將繼續高開高走。但是,突破1600點之後,大盤可能出現寬幅震盪。估計多空雙方將在1600點附近反復爭奪,最終大盤將有效突破1600點。(北京《中國青年報》)

3、股民不可盲目跟風 
  目前,大陸經濟過熱、房地產過熱,基本上是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策之結果。如果政府政策發生根本性的逆轉,新的經濟格局出現,經濟的基本面也會發生根本變化。(北京國際線上網)

  還有,市場環境的形成、公司治理的改善、市場信用的確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果中國的市場不經過脫胎換骨,僅是靠一次政策宣言,僅是靠一次制度性的改革,甚至於僅是靠一些人為的炒作,就能夠讓整個市場繁榮起來,那麼股市又很可能會回到改革前的市場。(北京中國經濟網)

  大陸股市要發展與繁榮,但若希望這種發展與繁榮在短期內發生,那是不可能的。對於經過多年風雨的中小投資者來說,還是靜觀其變,斷不可跟風而上,否則,以往的深度套牢又會重演。如果這次又被套牢,風險只能夠自己承擔了,5月8日開始施行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早就把這些說得十分清楚。(香港《香港經濟日報》)

四、股市仍有缺陷 改革還需加速

1、股市仍然缺乏制度基礎 
  早幾年大陸股市為什麼沉寂不起?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問題就在於不少上市公司垃圾產品賣高價,在於市場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在於大陸市場失去了基本信用。造成這些問題之原因就是缺乏基礎制度,大陸股市沒有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交易平臺,沒有一個有效的市場定價機制,沒有一個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補償機制。(上海東方網)

  但如有人所言,用一個千瘡百孔的容器來盛水時,這些水是無法留存下來的。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股市不能夠改變垃圾產品賣高價,讓中小投資者利益得到保護,建立起市場的基本信用,那麼股市的指數雖可以上竄幾天,也可以被一些炒家炒到1700點、2000點的高位,但以沙子堆積的基礎是不可能牢靠的,這樣的市場最後又會回到它應有的原點上。(香港《香港商報》)

2、非整體上市漏洞待堵塞  
  在新老劃斷和全流通新股發行問題提上日程之後,堵塞中國股市長期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制度漏洞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即非整體上市。(北京國際線上網)  

  當局與其在制度設置上使大股東與上市公司利益有衝突,然後再強捺牛頭、煞費苦心地去監管,不如釜底抽薪,封堵非整體上市的制度漏洞。兩者的差別是,股權分置改革解決的是上市公司兩類股東的利益衝突問題,而整體上市解決的是控股大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但兩者都是中國證券市場的重大制度變革和完善。(湖南紅網)

  從這個角度看,新的IPO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雖然體現了鼓勵整體上市的政策取向,但並沒有封住非整體上市的大門,這樣當然也就不可能迫使現存非整體上市公司迅速轉向整體上市。而且很顯然,這一點鼓勵對堵塞這樣一個重大的制度漏洞是遠遠不夠的。況且,中國現在不少人使用的整體上市概念,還僅僅是把生產經營上本來緊密聯繫的一些工序、工藝環節全部納入上市公司,因此所謂整體還只是生產上的技術整體,而不是企業概念上的整體,即控股公司仍然是一個實體性的生產經營企業,有獨立於上市公司之外的自身企業利益。這時即使要求兩者人員、機構、資金形式上的分開,也並不能從制度上杜絕控股公司對上市公司資源的統一調配和利益侵佔。(北京《中國證券報》)

3、完善定價機制迫在眉睫 
  如何形成牛市新格局的核心在於完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改革已消除了完善定價機制的一個最大的障礙,為金融工具和交易制度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缺乏完備的金融工具和交易制度,在牛市的情況下,股指只能單邊上揚,形成大泡沫勢難避免。鑒於此,在股改的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有必要加快金融創新,讓有利於完善定價機制的金融工具如股指期貨、股票期權等以及交易制度如融資融券等及早推出。直接調節市場的供求關係只有表面的、暫時的作用,而且常常顧此失彼,進退失據,而完善定價機制則能從根本上調節供求關係。當市場的定價機制健全後,監管者未來就沒必要和市場進行博弈了,也不必面對困難局面。反過來,對市場也一樣,不需要再和監管者進行博弈,不需要對每個政策都揣摩其多空的意圖,再決定自己的走向。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佈的新交易規則,打開了金融工具和交易制度創新又一扇窗,標誌著中國股市定價機制的完善再向前邁進一步。(北京央視國際)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