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呼格吉勒圖案,有多少權力在給法律使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2 01:53:02


  轟動全國的內蒙“呼格吉勒圖冤殺案”,這是一樁被媒體多次報道並引發輿論關注的“冤殺案”,儘管在法院重審判決之前,用“冤案”來定性為時尚早,但從啟動案件重審程序的一波三折和媒體報道的事實情況來看,法院對呼格吉勒圖作出無罪判決幾乎沒有懸念。

  18年前18歲的內蒙青年呼格吉勒圖,因為聽到女廁所有女子呼救,找來工友為其壯膽進去查看,卻發現呼救女子已經遭強姦後扼頸身亡,隨後主動報警,警方居然“陰差陽錯”的認定報警青年呼格吉勒圖就是犯罪凶手,最後在強大的“政策攻勢下”,18歲青年從無罪到認罪直到被判決執行死刑僅僅歷時61天,該案“偵破”不僅上了當地媒體的頭條,相關辦案人員據得到了嘉獎和升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是這麼一樁經不起任何推敲,甚至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呼格吉勒圖作案的案件,父母常年上訪10年沒有引起任何部門關注,直到真凶落網,甚至在真凶向案件承辦機關書寫“償命申請”,替蒙冤者喊冤的情況下,案件的啟動重審依然耗時8年,人們有理由質問,是什麼原因又是些什麼人在“人命關天”的問題上如此草率,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案件的重啟之路如此坎坷和艱難。8年之久,中國人民曾趕走了不可一世的外強侵略,但僅僅因為一個青年被冤殺,法律公正的車輪居然也沉重前行了8年,或許真應驗了那句話“抗擊倭寇易,安邦定國難”。

  顯然,“呼格吉勒圖冤殺案”從偵破到判決到執行死刑,以及申訴18年沒有得到重啟審理的一系列過程中,法律無時不在被某些權力操縱。發生奸殺案對於受害家庭是沉重災難,對於被蒙冤並被以法律名義處決的呼格吉勒圖的父母,這更是滅頂之災和錐心之痛,但對於地方權力部門乃至具體辦案人員而言,卻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命案必破和快速破案是獲得升遷嘉獎等各種利益最重的砝碼,事實也證明了儘管是一樁草菅人命的冤案,所有辦案人員不僅均獲得的升遷嘉獎,給辦案部門政績添上濃妝重彩的一筆,即使“真凶出現”並已經被質疑為冤案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擋住原辦案人員繼續升遷的腳步,法律沒有被尊重,權力卻無處不在被恭維,在給冤案製造空間條件的同時,更給冤案的糾正重啟設下各種障礙,這不能不說是程序走了8年的最根本原因。

  更顯而易見的是,“呼格吉勒圖冤殺案”一旦被重啟判決坐實,面對公眾強大的追責輿論,不僅會令時任當地政府官員非常“尷尬”,所有辦案人員的嘉獎升遷可能都會因此被“作廢”,而恰恰這些要麼已經退休,要麼還都處在權力位置上,“呼格吉勒圖冤殺案”一旦被坐實,這些人的“政治生命”和仕途不僅會戛然而止,可能還會因此成為“負數”,阻止案件重啟給法律公正使絆,在權力還沒有被完全關進籠子的以往和現在,這幾乎就不存在任何難題,更是包括趙作海等諸多冤錯案在糾錯過程中的共同遭遇。

  法律可能會遲到,但最終不會缺席,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特別是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大旗的高舉,更讓人們看到了法治的春天,看到了逐步強大的法律和權力最後的博弈,18年前18歲的內蒙青年呼格吉勒圖被權力以法律的名義冤殺,18年後,法律終於戰勝某些權力重啟審判,無論最後做出怎樣的判決,人們都有足夠的理由堅信他的公正,“呼格吉勒圖冤殺案”或許是我們法治社會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但他也更堅定人們走法治之路的決心,因為沒有法治的社會,任憑權力驕橫,誰都有可能成為權力升遷的墊腳石和犧牲品,唯有讓法律滲透社會每一粒細胞,清除各種權力的羈絆,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與正義。(來源:中國網 作者:朱永華 本文略有删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