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名校爭生源不能罔顧考生前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7 16:18:46


  今年高考中,重慶考生陽陽以671分成為江津區文科第一名。經過聯系面談,複旦大學招生組與陽陽簽署了一份“複旦大學專家組咨詢確認書”,承諾將作為優秀推薦生擇優錄取,而陽陽最終并沒有被複旦大學錄取。原來,根據重慶市的規定,在考生分數相同的情況下,若是文科要再比誰的“文綜”分數高,然後依次投檔。雖然同樣考了671分,但陽陽的“文綜”比另一名考生低,所以複旦招生組沒能在系統裡調到陽陽的檔案,最終沒能錄取她。(7月23日《重慶晚報》)

  高考的公平不只體現在不事舞弊的考試現場,更彰顯於公開透明、不存貓膩的錄取環節。面對手持複旦大學專家組咨詢確認書,最後竟未能被該校錄取的尷尬,當事學生和家長那份被忽悠、受欺騙的迷茫與無奈可想而知。

  誠實守信是人們為人處世的行為底綫,也是維系公序良俗的社會根基,更自當成為高等院校招徠生源、贏得公信的金字招牌。簽了“確認書”卻不予錄取,無疑是自砸招牌。雖然一紙“咨詢確認書”不過是類似於前些年“預錄取協議”的一種意向性的“推薦”約定,并不具有約束性效力,但在學生和家長的眼裡,標注有“確認”字樣的校方文書,當具“確定無疑”的必然寓意。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在總分相同情況下還要比拼文綜分數,複旦大學為何還建議考生其他任何學校都不要再填報,這豈不更會對當事者產生誤導?幸虧該生聽從了母親“再填一個別的志願”,否則,真有可能雞飛蛋打。

  這種借高校與考生信息不對稱的強勢而使出的“迷蹤拳”,嚴重侵害了高考學子的正當權益,擾亂了公平公正的招錄秩序。2012年修改的招生錄取工作“十條禁令”就明確規定“嚴禁高等學校在錄取工作結束前以各種方式向考生違規承諾錄取或簽訂預錄取協議”。

  由此看來,簽“確認書”卻諾而不錄,不只是有違誠信原則,更是涉嫌違規,必須查明真相、嚴肅追責。透過陽陽那句“算是踏入社會前吃了一個大大的虧,長了大大的智”的感嘆,不知我們的高等學府、教育主管部門,該做怎樣的反思?(來源:新安晚報 作者:張玉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