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狀元”之爭,以不折損考生利益為底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7 16:21:45


  重慶江津區文科“狀元”陽陽,以671分的成績拿到複旦招生組老師發的專家組咨詢確認書,招生組老師還與陽陽反複確認了填報志願的方法,“除了複旦之外,建議任何學校都不要再填報”,錄取結果下來,陽陽卻被其他學校錄取,原因是自己只差了0.262分。對此律師稱,確認書不具法律效力,系“誤人子弟”。

  根據重慶市高校招生錄取工作辦法,在分數相同的情況下,若是文科,要比誰的文綜分數高,投檔時會先投分數高的那一個考生的檔案,由於陽陽的文綜成績略低於別人,因此,她的檔案始終調不出來。按照嚴格的錄取程序,陽陽沒有被複旦錄取,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她倒黴就倒黴在,這所根本沒有把握錄取她的高校,與她簽訂了一份“專家組確認書”,還明確建議不要填報其他院校,導致這名區狀元險些名落孫山。雖然陽陽被上海另一所高校錄取,但是這還是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她的命運。陽陽的母親說,孩子本來想讀中國人民大學的,如果不是當初簽了這個確認書,第一志願很可能就會填人大,而陽陽一名比她低3分的同學,已經被人大錄取了。

  在這件事情曝光之前,很多人恐怕都沒聽說過“專家組確認書”這個概念,還可能像陽陽及其家長一樣,想當然地認為,既然簽了“確認書”,錄取的事兒就是妥妥的了,不然怎麼叫“確認”呢?但是陽陽用她的遭遇向人們詮釋了,所謂的“專家組確認書”,與最終錄取完全是兩回事,高考就是要用分數說話。正如律師所言,“這樣的確認書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

  同時,按照確認書上的措辭,複旦大學似乎也不用為陽陽的遭遇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份確認書上寫著:“經招生組專家審核,確定你為複旦大學2015年‘優秀推薦生’,推薦專業:社會科學試驗班和中國語言文學類。優秀推薦生,凡第一志願報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績達到我校在當地調檔綫者,將擇優錄取到上述專業(類)之一。”確認書上的確沒有肯定錄取陽陽的意思,更“不幸”的是,在考生和家長并不真正了解“確認書”為何物以及學校錄取綫沒有確定的情況下,複旦招生組的專家不僅說陽陽的分數“上複旦應該沒問題”,而且也沒有向陽陽說明確認書的作用以及效力範圍,反而建議陽陽不要填報其他院校。雖說只是“建議”,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內行的說法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總是很有權威的,況且還是為了增加錄取的可能性,因此,陽陽的母親只讓她另外填報了一個名氣相對較小的學校。

  事到如今,這樣的“確認書”不得不讓人認為,它只是高校為了爭奪“狀元”、為盡可能多的獲取優質生源而設立的一重保障。如果你在分數綫之上,那麼我等於提前預定下了一個“狀元”,如果你不幸沒有提檔的資格,那也就不怪我了。

  陽陽的故事,不僅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也給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了一個醒,讓人們從這件事中真正認識某些高校的所謂“專家組確認書”,同時,事件更暴露了高校在“狀元之爭”中不光彩的一面,它應該敦促教育管理部門,出台更多保護考生權益、反惡性競爭的強硬規定,不要再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這種不光彩競爭行為的犧牲品。(來源:濟寧晚報 作者:劉曉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