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假如羅爾傷害了你,也不要讓愛心變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1 11:21:16


  羅爾為了拯救患有白血病愛女的籌款文章近日刷爆了朋友圈,也獲取了巨額捐款。然而,事件急轉而下,更多信息披露出來。這個家庭并不如文章中所描寫的那樣貧窮,有三套房就證明了這個家庭有相應的經濟實力,而家庭為小孩所支出的醫藥費用也沒有那麼多。

  羅爾女兒治療的醫院通報顯示,其自付費用僅占3萬多。無論怎麼解釋,都不能掩蓋一個基本的事實:并不貧困而善於寫作的當事人,借助一個真實的白血病案例,在捐款額度早已超過實際支出金額的情況下,與營銷賬號合作,持續動員募捐。這樣的行為,分明就是利用和欺騙捐款人的善意。

  這件事情的背後,是很長時間以來都未能解決的困境,在媒體渠道越來越便捷的情況下,社會上大量有捐贈能力的愛心人士,不時會遭遇誘騙捐贈的陷阱。更有傳播能力的營銷賬號開始借助慈善個案欺騙愛心。這令防止愛心受傷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如何防止愛心被惡意消費,得先看清欺騙信息的套路。無論什麼樣的傷害,都來自於信息不對稱。

  從過往的爭議事件來看,慈善信息的不對稱首先來自於個人為個案發起的勸募信息。知乎和輕鬆籌平台上出現的詐捐案例,無一例外都是以個人名義發起的募捐。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大衆對於個體的痛苦能產生更直接的同情。同時,基於這種同情,對個案中具體信息是否屬實,很難進行確鑿的核實。試想,網絡捐贈是大量的小額捐贈,如果每個捐款人都向當事人親自核實一次信息,即便捐款人能有耐心去做核實,受捐助人本身也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轟炸。

  為此,來自於個人發起的個案募捐活動,參與者很少進行過信息的核實。這并不代表捐贈人沒有自己的判斷,有了妙筆生花的文字,可以觸動一部分人,并不能讓大量的捐款人掏出腰包。個案要能够面對更廣大的捐款人產生動員力,需要非常可靠的信用背書。

  信用背書的來源,包括主流媒體的報道、網絡名人的號召、發起者的個人親友圈。知乎平台上的詐捐案件就是一例,當事人苦心經營,將自己的賬號經營成一個大V,從而雖然沒有任何人見過他,也沒有人在真實社會裡熟悉他。但是當他發出勸募消息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信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