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期待看到全面客觀的返鄉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1 10:20:38


  又到春運,又是返鄉。每年春節前後,引爆網絡的熱門話題都少不了各種返鄉記,它們構成了觀察當下中國鄉村社會變遷的多棱鏡。近年來,多數返鄉記都流露出“田園將蕪”“鄉村凋敝”的嘆息,不少描述都寫出“鄉村變異了、家鄉衰落了”的感慨。甚至有人稱,“中國農村經濟處於半破產狀態”。這些討論中國農村現狀的文章,引發不少爭議。筆者認為,有必要全面客觀地看待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生的變遷。

  應該說,各種返鄉記都關注農村變遷,呈現出滾燙的鄉情和濃濃的鄉愁,從不同角度重建了觀察中國農村的視角。對從農耕社會中成長起來的現代中國來說,對上溯三四代大多是農民的中國人來說,農村永遠是每個人心中遙遠的鄉愁,返鄉記則是身在城裡的人群回鄉的觀察,其受關注度標志著城鄉之間差距的凸顯程度。

  但返鄉記這樣一種叙事文,常常充滿主觀色彩,有人感到強烈共鳴,也有人感到嚴重偏頗。如果僅透過返鄉者所代表的都市文化來打量鄉土中國,難免失之片面。畢竟,不同的人返鄉,可能會看到很不一樣的農村。但觀察中國農村需要有整體視野。一方面,中國農村發展很不平衡,區域差異明顯,此之家鄉不同於彼之家鄉;另一方面,觀察角度也很關鍵,在鄉愁基礎上,既要有外部的冷峻觀察,還要深入理解農民和農村。

  多重視角中,筆者希望人們能看到農村的進步與改善。如今的農村,產業經濟、基礎設施、精神面貌、文明程度等都比前些年有了根本改觀。單看一些返鄉記,會導致一些不了解農村的城市青年人,以為農村是多麼的貧困落後。以交通為例,自行車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面包車、小轎車、電動車和公交車。以產業來說,傳統的鄉鎮企業正在轉型升級,一些新產業、新業態在成長壯大。以往說起農民,容易讓人想到歷史教科書上的小農意識、不思進取,但如今人們感受最強烈的,卻是他們創造財富的熱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積極向上的鄉風民風。

  筆者更希望看到農村的更多進步與持續改善。今天的農村依然有很多煩惱,城鄉差距也客觀存在,農民依然是弱勢群體。直面這些煩惱、差距和弱勢,就是直面中國城鄉二元社會的最大現實,需要包容和擔當。當下農村已遠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仍需改善,農民享受到的社保依舊相對薄弱、經濟安全感較差,部分農村依然貧困。這份包容就是要理解農民之不易、理解農村之複雜,不能居高臨下地看待農村、指責農民。這份擔當就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鄉村,包括對農業的更精准扶持、對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對農村集體財產權利的尊重。

  毋庸諱言,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給傳統農村社會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帶來了現代理念和市場要素,促進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改善;另一方面,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也面臨空心化的困境。農民要進城,但不可能都進城;城鎮化要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也不能忽視。即使到2030年,城鎮化率達到70%,仍有至少4.5億人生活在農村。但這時候的農村,也早不是貧窮落後甚至愚昧的代名詞,而是與城裡一樣伴隨著現代文明一同進步的新農村。當然,各類返鄉記也警示我們,農為邦本,國事農先,強農惠農富農的工作要常抓不懈。(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