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杜絕“天價”不能光靠事後查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7 23:03:05


  如果知道小黃魚一條要賣2000多元,你還會點嗎?日前,深圳市民李先生請朋友在深圳南山一餐廳吃飯,食用了服務員推薦的東海野生小黃魚,買單時才知道總共消費了8254元,其中兩條魚共4628元,另有1092.66元的服務費。深圳市消委會表示,該商家涉嫌違反明碼標價管理規定,將督促其進行整改。當地價格監督檢查局也已在調查此事。

  報道中提到,商家提供的進貨憑證顯示,消費者點單的小黃魚進價每斤都在千餘元。考慮到不菲的成本,賣出高價似乎可以理解。但價格本身并不是關鍵,顧客和公衆之所以大為不滿,主要是因為商家未能盡到告知義務。雖然顧客和商家各執一詞,但消委會的調查結果依然證實了商家涉嫌違反明碼標價。

  正常情況下,商家必須在交易前明示所售物品的價格,再由顧客決定是否成交。這不僅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符合一般的商業邏輯。同時,這應當是普適的,與商品的成本、售價等無關。更重要的是,餐廳所售“野生小黃魚”,就算是確有“物以稀為貴”的理由,但確實超出了通常觀念中的價位,也就更應該及時向顧客告知并說明理由。

  只需稍稍回看,哈爾濱的“天價魚”,以及青島的“天價蝦”……都讓人有種似曾相識感。由此而來的一個稍顯尖銳的問題是:下一個“天價”離我們還有多遠,又將出現在哪裡?

  此事發生後,相關部門的介入不可謂不及時。事後的整改和處罰當然有必要。但是,“天價XX”的出現,根源上與某地的市場生態相關。這樣的生態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要徹底改變局面,僅靠事後懲戒,可能未必足够。

  值得注意的是,在團購網站上,已有不少顧客對涉事網站進行過點評,其中關於價格已經有不少詬病。這就足以證明,餐廳在這方面至少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此番顧客“被坑”,很可能也不是個例。如果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能發現此類綫索,并及早介入,顧客的遭遇會不會得以避免?

  當然,讓工作人員每天盯著網絡上的“吐槽”,可能并不現實。但在信息傳遞渠道日漸豐富的當下,某件事情的發生,此前一定會有蛛絲馬跡可循。這也提醒監管者,在工作中能否積極主動,讓市場監管向常態化、前置化靠攏,才有望讓種種“天價風波”禁絕。(來源:武漢晚報 作者:楊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