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組織學生應援藝人被停職,教師不是“迷妹”
http://www.CRNTT.com   2020-05-19 14:52:51


  最近,一段網絡視頻顯示,有小學教師組織學生給偶像應援。畫面中,課堂上幾十個孩子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并齊聲呼喊口號。經江蘇省宿遷市教育局核實,宿遷市沭陽縣的確有教師帶學生應援。目前,當事老師已停職停課,教育局也對校長進行了誡勉談話。“飯圈文化該不該進校園”的話題,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熱議。

  作為青少年亞文化的代表,飯圈文化在校園內傳播自有其客觀規律。利用課餘時間,學生之間就各自的偶像開展交流與分享,有助於緩解學習壓力,也是青少年群體正常的社交話題。從這個角度看,“飯圈文化該不該進校園”恐怕是個偽命題。現代影視文化與娛樂工業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生活,每一代年輕人也都可以有自己的偶像。堵不如疏,引導飯圈文化的有序傳播,才有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飯圈文化進校園是客觀事實,而教育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無疑需要更多思量。毋庸置疑,不同代際群體所處的成長環境不同,他們所獲得的流行文化體驗也發生了不容忽視的變化。那些在教室偷偷摸摸聽MP3、“隨身聽”長大的80後、90後,很可能就是現在站在00後、10後面前的老師。這既意味著校園對流行亞文化愈加包容,也意味著教育工作者需要承擔更多責任。

  教師發動學生在課堂“應援”,明顯是對教育權的濫用。占用正常教學時間,擾亂了正常教學秩序,讓學生在學習時段分心。而教師將個人偏好強加於學生,也違背了遵從青少年天性、讓他們自由成長的原則。

  教師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個人生活,也可以是某位偶像的“迷妹”“粉絲”。但是,只要以教師身份出現在課堂上,那就必須遵守教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與操守。學生不是任由你支配的玩偶,更不是你追星的工具。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不偏狹、不徇私,才能在學生面前樹立榜樣形象。發動學生向自己的偶像示好,顯然是對教育工作者應有形象的背離。

  如何看待和參與流行亞文化,同樣體現著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懷有一顆理性平和、兼容并包的心。極端式追星的做法,顯然與對教師理想的專業素養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這難免讓人懷疑其在執行日常教學任務時,能不能對學生寬容以待,而不是一味苛責,或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少數學生身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