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供食品的罪與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9 15:31:49  


 
  隨著食品保鮮技術和現代物流業的發達,農副產品再也不是“產地銷”,其銷售半徑大幅度增加。由於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大幅減少,越來越多的人依靠由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那些在熟人社會中屢試不爽的經驗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而現代食品的優劣,也已經不是通過肉眼就能夠辨別出來,那些被農藥噴灑過的蔬菜有沒有毒性?一般的消費者都沒有這樣的判斷能力。同時,由於目前農產品生產尚未規模化,各種各樣的分散化經營也增加了監管成本,因此,食品安全就成為了一個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尋求“特供”成為不少權力部門的自然選擇。由於這些部門擁有特殊的權力——比如在地方政府申請項目時擁有決定權,因而能夠以這個權力作為獲取“特供”的對價。就像報道中遂昌縣某個不願意透露身份的人所說的,“如果看中某一農產品基地,部門可以通過當地基層政府或企業,讓其以一些名目申報項目或申請補助等方式實現變相‘補償’,而部門得到的是低價優質農產品的長期供應。”

  但是,我對這種“特供食品”的安全性卻保持懷疑。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是,既然生產者能夠在市場上以次充好,向市場提供成本更為低廉而品質不堪的農產品,為何那些特供基地就要保證產品品質?當然,有人會認為由於有著非常嚴格的監督,這些特供食品應該不會出問題。但現實是,如果特供大面積存在,就意味著監督特供食品的成本非常高昂,如果這個監督有效的話,那就意味著國有企業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在某種程度上,國有企業的邏輯和特供食品並沒有兩樣。

  因此,在我看來,特供食品既無法徹底解決那些權力部門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損害了普通民眾對公權力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信心:如果食品沒有問題,政府部門為何需要特供?長此以往,官員與民眾會因為特供食品而被隔離成兩個不同的世界:官員會陶醉在特供的童話世界中疏於監管,民眾則更加不信任市場上的產品。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特供食品和普通食品一起淪陷,這才是特供食品的最大危害。(時間:9月1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