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供菜:肥了官員的餐桌,荒了群眾的菜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9 15:33:27  


  儘管國家食品安全部門一再強調“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總體上是有保障的”,但現實情形卻是,“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地溝油”又接踵而來……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出現,致使百姓現在都“談食色變”,驚呼我們還能吃什麼?

  於是,市場上綠色食品最受消費者青睞,成為熱寵,銷售日益走俏。儘管價錢高一些,但吃起來放心、安全。

  然而,當某一資源設置了稀缺性之後,行政壟斷就會應運而生,乘機而入,這也是官僚體制下一個慣常的邏輯。而且,公權力的介入,還給行政壟斷披上了合理的外衣,覬覦資源變得更加貪婪無比,既得利益得到充分滿足。

  按理說,綠色農產品產地的居民應該“近水樓台先得月”,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但是行政壟斷卻無情地掠奪了他們的優先權,讓“肥水”流到了“外人田”。比如仙岩村不喂合成飼料、不用激素和添加劑,嚴守“土”法飼養的“高山土豬”,縣城最大的中心菜場每天僅能供應一頭,不僅售價高,市民想買還得趕早集,否則很難買到。看來,當民居民只是偶爾嘗個鮮。

  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是一項惠及全體百姓飲食安全的“民生工程”。對於遂昌這個欠發達縣來說,也是一項“富民工程”。然而,一些部門紛紛派人到遂昌一些山清水秀污染少的地方考察,與當地農產品基地對接,設立“特供基地”,要求直接為機關提供高標準的安全農產品。權力部門“小團體利益”的介入,使遂昌變成了政府部門的“副食基地”,“富民工程”也變了味。至於這中間到底有沒有利用政府權力和資源問題,我們無從知曉,但很值得認真追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