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白菜賣出豬肉價:供應鏈致消費者菜農受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8 20:54:22  


 
  青海金大地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景耀武告訴記者,因為信息閉塞,菜農對蔬菜基本處於無序的、沒有市場導向的種植。

  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豆種植農戶武先生舉例說,由於2009年土豆的收購價格非常高,導致2010和2011年兩年當地土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很多商人甚至公務員都跑來承包土地,種土豆。”

  這樣的結果是產量增加,供大於求,大量土豆囤積下來,賣不出去。“2012年年前,我們家的土豆就沒怎麼賣,直到年後因為天氣轉暖,儲存困難,不得不以低價3毛多出售;而去年成本很高,機械化以後的成本大概4毛錢一斤,大部分農戶都虧損了。”武先生說。

  這種情況之下,今年很多人紛紛退出,種植土豆的面積又減小了一半。

  “看到市場好,就一窩蜂上。”景耀武也表示,這是中國大部分農產品種植面臨的普遍問題,受損的還是農民的利益。

  除了信息閉塞導致種植無序外,農產品的風險很大程度上主要由農戶承擔。根據上述《報告》,菜農的風險包括天氣、技術失誤、收購價格波動、生產成本上漲、蟲災等,這些風險,占整個蔬菜供應鏈的75.5%左右。

  由於缺乏農業保險、組織化生產和分工協作,農戶經營更像是一場與市場和天氣的豪賭。當發生自然災害、種植面積過大等因素,導致價格波動時,各級經銷商則通過自身對蔬菜定價的影響能力,把大部分風險轉嫁到了農戶身上。

供應鏈問題

  近期蔬菜價格上漲,有種說法是,油價上漲對蔬菜價格上漲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從物流角度看,油價上漲確實是其成本上漲的一環,據估算,油價每上漲4%,蔬菜種植的成本就要增加3%。

  但在整個供應鏈問題上,物流環節過多,導致成本過高,是農業“兩頭”(農民和消費者)利益受損的更重要原因。

  上海國泰農副產品市場管理公司董事長林國告訴記者,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大致要經過“菜農—小販—產地批發商—長途運輸戶—銷地批發商—小販—市民”六七個環節。

  “首先是農民種植,然後有收購販子到當地收購,之後運輸到全國重要的集散基地,再到各地市的一級蔬菜市場,再批發給區域市場,再到小菜市場或超市。每個交易環節都會把利潤加上去。”

  “火車皮費用是330元/噸,還要加上各種雜費,比如說收購時要把不合格的挑出來,這個費用大概是一袋子3毛錢(35公斤一袋);另外,堆垛碼垛、裝車卸車等都需要花錢,拉到每一級市場都得這樣忙活一次。”景耀武告訴記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