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幸福施政”不能變成“數字工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1 14:43:28  


  近期央視在不同人群中進行幸福感的調查,針對“您幸福嗎”的提問,受訪者給出了各有特點的回答,“幸福”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其實“幸福”不只是一個社會話題,而正在成為許多地方的施政目標。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18個省(市、區)正式提出了“幸福”的概念,有100多個城市提出了建設“幸福城市”的目標。 

  幸福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既取決於一些基本物質條件是否得到了滿足,也取決於其內心是否愉悅,精神追求是否得到了滿足。這兩者有著內在的聯繫,前者往往能對後者產生主導作用,後者有時也能反作用於前者,而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在基本物質條件相對滿足之後,人們在精神追求上的成就和滿足,就會成為幸福感的主要來源。 

  在多個地方編制的“幸福指數構成”或“幸福感統計指標”中,幸福指數一般分為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兩個部分,前者包括健康與基本生存福利、經濟福利、社會福利、文化福利、環境福利等,後者包括人際關係、家庭氛圍、社會信心、自我情緒管理等。一個城市、一個地方的幸福指數得分,主要是採用傳統的調查統計手段,先就上述各項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打分,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權重計算而來,幸福指數得分越高,“幸福施政”目標就完成得越好。人們對“幸福施政”懷有樂觀的期待,就是希望各地以追求幸福指數得分為動力,切實推動各項社會經濟建設長足發展,使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獲得更多的權益保障和自由空間,從而產生更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由此可知,“幸福施政”雖然應當落實為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進步,但各地對“幸福施政”的目標考核,主要還是通過傳統的調查統計手段來完成。在客觀指標部分,對健康與基本生存福利、經濟福利、社會福利等指標的調查統計,與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指標的調查統計是大體等同的。正是在這一點上,人們不免擔心,對“幸福施政”客觀指標的調查統計,會不會像以往一些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指標調查統計那樣,由於某些不正常因素的介入和干預,最終只留下一些華而不實的數字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