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雙十一”瘋狂背後:折射電商“靠節生活”怪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3 14:29:31  


 
專家:這個節有點劫  “雙十一”已成電商壓力測試

  “‘雙十一’已經不再是一場單純的商業促銷,而是一場所有電商產業鏈必須通過的壓力測試。”電子商務資深人士,艾瑞高級分析師蘇會燕表示,與中國人過年置辦年貨、西方國家聖誕節前是消費高峰一樣,在淘寶等電商企業的炒作下,“雙十一”已經成為了國內網購用戶最為關注和參與度最高的活動之一,也成了對電商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壓力考試。

  從備貨、營銷到售後、物流,一次“雙十一”就是一次電商資源的極大整合、優化配置的過程,從短期看,可以幫助企業擴大影響,完善流通鏈條;從長期看,這樣大規模的、系統性的活動則可以考驗電商的團隊能力,整合內外部資源。但除了這些積極的方面,這場壓力測試也將帶來企業的淘汰,在這場促銷中表現不佳的企業則將迅速“墜落”,實力不佳的電商平台也可能一蹶不振,服務能力不足的下游企業也同樣將面對客戶流失的問題。

自造節並非電商“終南捷徑”

  “雙十一”起初只是因為數字“1111”的形象,而被賦予含義,成為了“光棍節”,並在網絡的推動下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

  因為“光棍節”的文化群體與電商的消費群體之間有一定的重叠,淘寶開辟的“雙十一”促銷宛如神來之筆,在國慶節和聖誕節之間創造出一個消費節日,並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各家電商由此一發而不可收,不但各種西方節日被拿來大作營銷,“雙十一”這種為了促銷打折而專門被用來創造出來的節日也紛紛出現,出現了一種電商“靠節生活”的怪異形態。

  拋開“節日消費”光環逐漸暗淡和消費者對於各色節日“審美疲勞”不提,從產業鏈角度上,電商的頻繁促銷也已經給供貨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家電類產品。促銷期間動輒“全網最低”的價格雖然吸引了消費者,但也榨幹了供貨廠家的腰包,這個發展並不可持續。電商與其創造出一個個節日來吸引消費者,不如扎扎實實地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並與供貨商、服務商形成一條共贏的產業鏈條;與其過節打折,不如讓消費者天天都能買到便宜實惠的商品。(時間:11月12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