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有種“衣食父母”叫污染企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9 10:49:55  


  日前,河南一位縣環保局長透露,該縣環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編制11人,財政全供事業編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為自收自支人員。他們吃什麼?只能吃“排污費”——污染企業成了“衣食父母”。

  毫無疑問,環保局的職責是保護環境,但是有些環保局卻未必發揮了這樣的作用,甚至於在有些地方,環境保護不是向好而是向壞,讓人不堪忍受,近來更有民眾設獎邀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的尷尬。一面是保護環境成為追求,一面是環境污染仍在繼續,污染企業成了一些環保局的“衣食父母”,聽起來有些怪異,或這是問題的另一面。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環保局吃的是企業的“排污費”,執法起來,自然就會嘴軟、手短。往深處說,當污染企業上升到了“衣食父母”這樣個層面,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污染企業是不可以沒有,企業有了污染只要他交了錢便可以了事的。相反,如果沒有了污染企業,環保局就失去了財路,就沒有了“衣食父母”。對這有些環保局恐怕是不願意看到的。

  環保局把污染企業視為“衣食父母”,或許是有苦衷的,一是,由於地方財政狀況、條塊分割及地方保護等原因,原本財力不足。其二,環保局自身是個“熱門”部門,而每一個“熱門”部門都是人多為患,人浮於事。為了養人,便鑽進了“收費養人,養人收費”的惡性循環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進而出現了“貓鼠同吃一鍋粥”,甚至是“老鼠”養“貓”的怪狀。

  作為環境管理與執法機構,把管理執法對象——污染企業視為“衣食父母”這樣個利益相關方,不知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作何感想?但公眾可以想象的是:當“貓鼠同吃一鍋粥”,甚至是“老鼠”養“貓”時,“貓”當然就不太有興趣管“老鼠”事了,甚至於希望“老鼠”事兒更多些,這樣,“貓”才有更多的可“吃”,“衣食”才會富足。結果是,環保局不但不會去治理污染,反而可能縱容污染、包庇污染。

  現實當中,這種“老鼠養貓”的反常現象並不少見。比如有的部門把交通違章罰沒款用來發放獎金,比如一些地方把計劃生育超生罰款用於福利等等。但是,就像同症不同病一樣,和上述現象比,這位環保局所透露的問題雖然表現相同而誘因迥異:他們不是主動地謀取額外的福利,而是迫於“僧多粥少”的無奈。而這種無奈無疑是來自於機關人員的過度膨脹,這一點,恰恰是“老鼠養貓”中最值得注意的關鍵所在。(時間:4月17日 來源:蘭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