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沒有信息對稱難有理性監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05:32:55


民衆對官員財產公示呼聲強烈
  中紀委官網20日上午曬出安徽省查處違反八項規定成績單,文中稱一年時間,100餘萬幹部僅填報了約30萬套房產信息。僅看數字,人們似乎可以樂觀起來:官員人均住房才0.3套,這樣的居住標準豈不是人們最期待的廉政樣板?但常識和生活的經驗又告訴人們,這樣的數字有些匪夷所思。當公開的信息與人們的實際感受相去甚遠時,人們的態度和反應自然也是荒誕與戲謔的。

  當然,新聞僅僅是對一個數據的報道和公開,這組數據到底與怎樣的現實對應,人們不得而知。比如,100餘萬幹部的數字是否準確,指的是何種級別的幹部?30萬套住房的信息指的是何種住房,人均0.3套住房的數據該如何解讀?因為信息的不夠完整,無法進行更深入的解析。在信息有限,而數據又反常時,人們可以選擇等待,也可以選擇調侃。而一個比較普遍的大眾反應是,你不正常我就不正經。於是,當信息不對稱時,輿論監督也便隨之變得非理性。這是信息傳播中的一個必然現象。

  不過,筆者了解這一數據公開的背景後知道,安徽省此次專項清理工作針對的是黨員幹部在建房或購房過程中涉嫌違紀違法的部分,並未將正規的商品房包括在內。也就是說,安徽省進行的並不是我們傳言當中的傳統意義上的不動產登記,此次清理出來的住房,只是幹部實際擁有的全部住房的一部分。其次,“幹部”與“官員”兩者也不能完全等同。理性而言,網友對“100餘萬幹部僅填報了約30萬套房產信息”這一數據的解讀存在一定偏差。

  所以,面對網友的解讀甚至誤讀,數據統計方可能有萬般滋味,但過錯確實很難推到公眾的頭上。如果信息是充分的,他們就會感到自己的知情權得到了滿足,並對事情作出理性的判斷;而如果,信息是匱乏的,他們就會感到自己被蒙蔽了被戲耍了,便會以情緒化的反饋作為一種回應和自我保護。輿論監督也是如此。

  因此,在強調輿論監督要理性時,必須再重申一個基本的常識:沒有信息對稱,就難有理性監督。在官員財產申報時,所謂的信息對稱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官員申報情況和真實情況的對稱。如果官員在財產申報時總是習慣弄虛作假,而且還毫無忌憚地弄出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數據,那麼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二是,官員申報情況與公眾知情之間的對稱。官員申報的情況應該在多大範圍內公開,公眾的知情權應該得到怎樣的滿足?這其實是一個沒有爭議的問題。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常常成為難題。如果,官員申報的內容都無法向公眾公開,公眾的監督又何來理性可言?

  當然,實現信息對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號召號召、引導引導就可以實現的。但需要警惕的是,當輿論監督長期陷入一種非理性時,這對社會來說,就是一種潛在的風險。因為,這會導致信任的喪失和理性的缺失。所以,必須看到引導輿論的重要,並通過制度設計讓官員財產申報順利地實現信息對稱:明確申報的主體和內容,規範申報的形式和格式,明確公開的範圍和內容,強調虛報的後果和處罰。如此,人們再看到官員財產申報信息時,才不會神經過敏、情緒衝動。(時間:4月21日 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李劭強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