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我們為什麼需要“無車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5 11:17:31


22日是“世界無車日”,開車上班的人還是很多。
  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無車日”。

  “世界無車日”最早起源於法國。1998年,法國的一些年輕人最先提出了“在城市裡沒有我的車”的口號,希望平日被汽車充斥的城市能夠獲得片刻的清淨。那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用私家車,有些城鎮限制汽車進入,只允許公交車、無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車和行人進城,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車日”。一年後,1999年9月22日,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意大利城市參加了第一屆“無車日”活動。2000年2月,法國首創的“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盟的環保政策框架內。短短幾個月,歐盟的14個成員國和其它12個歐洲國家也決定加入歐洲“無車日”活動。2001年,成都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無車日”活動的城市。

  無可否認,“無車日”就是一場秀,是一場全世界範圍的、聲勢浩大的群體行為藝術。這個秀,本質上是人類對汽車,以及由汽車折射出的工業化、城市化問題的一種獨特的反思形式。因而,測算“無車日”當天的碳排放量、油消耗量等,並以此作為其是否有價值的依據,事實上意義並不大。顯然,靠一個“無車日”並不能現實地解決經年積累的一攬子問題,它的目的在於傳達一種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喚起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引起人們反思如何更節約、更友好地生存和發展,如何讓人與車、車與自然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更為和諧。

  歷年來,城市、交通建設以及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公車管理,甚至駕駛文明,都成為這一天人們關注的焦點。如同“3•15”引起人們對消費者權益的重視一樣,“無車日”這一天成為一個發現問題並敦促問題解決的契機。它還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生活體驗,比如駕車一族重新體驗久違的步行或騎車方式,而常年被汽車擠壓的行人則可以重新體驗久違的“閑庭信步”。當然,懷念過去,並非一定就是厭惡現在。如同“世界熄燈日”並非就是倡導人們不再用電,“無車日”也並非要求人們完全告別汽車,它只是試圖讓人們樹立對待汽車的一種現實態度。從小處說,是如何和諧處理有車與用車的關系,從大處說,就是如何和諧處理發展與環保的問題。“無車日”的最高境界,不是讓城市告別汽車,而是借助這一“群體行為藝術”,喚起整個社會對傳統工業文明負面效應的警惕,敦促人、車、自然在自律意識的作用下更加和諧地發展。

  作為後發國家,“無車日”這樣的活動在中國更有特別意義。中國正處在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的階段,“無車日”無疑能夠推動社會對汽車文明的整體認知,將汽車產業發展以及在汽車與城市的關系演變中已經遇到和將要遇到的問題,盡早置於社會關注視野之內,未雨綢繆地作出應對,從而更大限度地享受到技術成果和生活便利,同時又不被技術所役,兼顧環保。這樣,社會和相關部門可以盡早重視問題,拿出解決的對策,學會與汽車相處,社會代價、經濟代價的付出將會小得多。

  現實中,“無車日”在我國的影響範圍還很有限,雖然2001年成都就首次參與“無車日”活動,2007年首屆中國城市“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在國內108個城市同時舉行,但總體來說,我國社會仍然處於對汽車的崇拜階段,汽車保有量在快速增加,大型汽車生產公司最為地方政府所歡迎。在我國不少城市,汽車是一種非常強勢的出行方式,汽車擠壓了人行道、綠道的生存空間。在這一背景下,“無車日”對我國有了更大的現實意義。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無車日”將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而綠色出行的理念相信也會逐漸深入人心。(來源: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