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但願林州改名只是徵求意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13:41:37


  河南林州官方主辦的紅旗渠網,日前發出了一則旗幟鮮明的“民意征集”——“林州到底叫啥好,請你談談看”。官網同時給出了引導性的答案:紅旗渠市。並且,這一段“鼓動”文字很有趣:朋友,你可曾走出林州,在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抑或是故鄉之外的另一個地方,別人問起你是哪裡人,你說我是林州的,但別人似乎對“林州”沒什麼意識,你不得不進一步解釋:“就是林縣”。到此,問者似有點印象,但直到你再進一步說:“就是紅旗渠那個縣”時,問者才恍然大悟……

  這,該是林州要改名的表層理由了:擴大知名度。筆者並無阻撓林州改名紅旗渠的意思,說實在的也阻撓不了,真這樣的話,連螳臂當車都稱不上。只是面對全國各地此起彼伏的改名,儘管已經不知說了幾回,仍然如鯁在喉,就還是不吐不快。《詩經》說了:“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林州改過一回名了,原來叫“林縣”。清楚地記得當初那首關於紅旗渠的歌,開頭便是“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林縣這個名字,歷史其實也相當悠久,明朝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就這麼叫了,不知道為什麼上世紀90年代一定要叫回金朝時的稱謂:林州。有一段時期,縣級或市級的地名,易尾字而綴以“州”,似乎是很時尚的事情,我沒有認真統計一下,但肯定有不少,甚至“周口”還要整個換成“陳州”呢。我對這種現象一直感到不解,難道“州”這個先秦時期就已經催生、且為魏晉宋元所沿用的行政區劃單位,透出了濃濃的古韵,能顯出文化的含量來?然類似林州這種“民意征集”,我則是理解的。其官網已經毫不諱言:如果“林州市”改為“紅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成“張家界”一樣,給百萬林州人民帶來不爭的紅利?這,該是林州要改名的深層理由了。在一些精明的人士那裡,這個紅利是可以估算出來的。周口那時候,有人就不知根據什麼估算出:“陳州”的招牌價值100億元人民幣。

  改個名字,是否GDP一類都跟著躥升,屬於另一個問題。我在當下關心的是,改名的必要性。國務院在1986年出台了《地名管理條例》,其中的第三條規定:“地名管理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必須命名和更名時,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原則和審批權限報經批准。”我的視野有限,不知道該《條例》之後有沒有過修訂,也不知道這一法規有沒有上升到法律。只是縱觀我們國土上的地名變更,真的到了《條例》所說的“必須”程度了嗎?顯見沒有,大家盯住的無非都是“改名經濟”,改名帶來的經濟。

  這些年各地頻繁改名,恰如白居易所說的“亂花漸欲迷人眼”。這是筆者對白詩的歪用。因為在白居易那裡,游人面對五顔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艶,眼花了,神迷了,不知該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潛台詞是應接不暇、美不勝收。而在改地名這裡呢,眼睛花的結果更接近於甄士隱所解的《好了歌》:“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依法治國的新大幕已經徐徐拉開,凡事首先都更該運用法治的思維。像《地名管理條例》,我們不僅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且要維護它的嚴肅性。當然,它也要進行必要的修訂,當務之急是明確什麼叫“必須更名”。

  林州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說,他本人也很納悶為何紅旗渠網站上會發出這樣的一條“民意征集”,宣傳部對此事並不知曉。那麼,但願林州改名只是在“徵求意見”的層面了。地名學是人類學研究的一個分支,還是不要讓後世把我們這個時代的地名更迭也當作學問來研究吧。(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潮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