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即便高速真心虧損,也絕不該任性收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5 12:51:39


漫畫:“無底洞”
  12月23日,交通運輸部發布《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向全社會公開了收費公路的裡程規模、建設投資、債務餘額、以及收支情況。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3652億元,總支出為4313億元。“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總體虧損661億元”的細節,尤為引人注目。

  這是交通運輸部首次面向全社會公布全國收費公路的收支。《統計公報》中有幾處關鍵信息:“去年全國收費公路虧損661億元”,說明目前公路收費是“收錢還虧”;“每收10元通行費,8.62元用於還債”,顯示當前我國公路背債嚴峻;“收費公路建設七成投資靠銀行貸款等”,這也明確了收費公路建設的“債權人”。以此視角來看,此次《統計公報》也算是一次“全景式解剖”。

  交通運輸部為何在這個時候向社會公開收費公路的有關信息?12月初,新華社曾發文“追問高速收費:一年逾4000億元去哪了?”;另一方面,“山東省2014年底到期的15條(段)高速公路將繼續收費”等新聞的曝光,更是激起公衆對公路收費的強烈關注。交通運輸部在這個節骨眼上發布《統計公報》,既有落實政府信息公開的政策考量,也有對媒體和公衆進行釋疑的考慮。不過,此番信息公開,似乎也是“叫座不叫好”。

  原因何在?主要是所公布信息與公衆心理預期仍有不小差距。既然是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就不應該僅局限於“攤大餅”。除了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市自治區的具體信息如何,未曾得知。《統計公報》只對收費公路的規模、投資、債務、收支情況等做了賬面公布,卻未有“焦點疑點回應”,這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統計公報》的“配置參數”。比如,此前審計署對18個省份的高速收費的專項審計中歸納的“大量資金被閑置和挪用,並未用於還貸”、“高額福利、人浮於事、超編嚴重”、“領導幹部違規插手謀取巨額利益”等問題,《統計公報》中只字未提。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在依法治國理念漸入人心的當下,《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效力受到質疑,加快收費公路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一個尷尬的現實是,一些地方的公路收費早已走出了“還貸”、“養護”等範疇,正逐漸淪為地方政府自我創收的金盆鉢。在GDP和政績的雙輪驅動下,在缺少嚴苛制度規範和約束的權力運行軌道裡,一旦領導意志和權力之手“任性”,“想修路就修路,想收費就收費”就可以輕而易舉繞過《收費公路管理條例》。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國家公路網規劃建設,新增一些收費公路在所難免。但與此同時,那些超期服役的高速公路,收費該叫停必須叫停。虧損不是違規收費的理由,何況,所謂的虧損661億,這也只是一個“平均值”而已,很多超期服役的高速公路,早已收回了成本,卻還在不停地收費,墮落為公衆眼裡的“提款機”。如果這些高速收費亂象不根除,“虧損”非但不能贏得公衆的同情,反而會引發公衆更多的質疑和追問。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在高速公路收費的輿論場裡,一張“大數據”式的籠統的“哭窮”賬單,遠遠不能博得公衆的理解和同情。(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李鬆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