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治缺會流弊應正視“制度性缺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2 10:24:35


  “震驚”源於意外,缺會者根本沒有想到缺席會議,會被地方黨報點名批評而“示衆”。對於黨員幹部缺會,很多地方的做法僅限於寫寫說明,或者搞個內部通報,但在大庭廣衆之下曬信息,這種做法確實還並不多見,難怪令很多被批評者感到不適,也有許多引起外界關注的看點。然如果從事件的動因來看,這種非常態之舉再度暴露出在作風整治上的“制度性缺失”。

  參會人員缺習三分之一,而不假者又占缺會者近半數,難怪會讓市長“很生氣”,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點名批評。換言之,若沒有“領導震怒”也就不會有點名批評,自然若下一次領導“不震怒”或者“不生氣”,那麼此種做法也就可能會成為絕唱,而缺會的流弊依舊會根深蒂固。因而,就缺會背後的真正原因進行反思,並從作風治理的角度去強化制度性構建,才不會讓點名通報成為偶然性的“人治”。

  若不加以其他輔助性懲戒,那麼通報頂多屬不痛不癢的道德性懲戒。若是有了更為實質的利益關聯,比如扣發工作津貼,失去評先評選資格,或者在職級晉升中受到影響,在道德污點之上有了更為剛性的懲戒,對缺會的後果才會心生敬畏,也才會恪守紀律邊界而不敢僭越。2014年,南京紀委官方微博“鐘山清風”發布微博稱,在1月25日召開的全市城建城管環保工作動員大會上,溧水區城管局副局長俞立新沒有請假,而讓人代開會並遲到,經核實,決定給予俞立新免職、通報批評的處理。然而相對這樣嚴苛的個案來說,更多的是不了了之的保護式縱容,於是才有了不假缺習的底氣。

  近年來,庸懶散浮拖的作風問題,成了一個久治難疾的頑疾。雖然相應的治理活動開展了多輪,但往往是“整治年年搞,問題依舊在”,甚至異化成作形式主義對付形式主義。究其原因,在於對作風的肅正與治理,沒有納入制度的常態化,往往臨時起意較多,很多措施也沒有成為長期機制,或者在執行中打折變樣。正是普遍性的失之過軟,失之過偏,才陷入了“治理顱——反彈——再治理”的惡性循環之中。結果領導震怒也好,史上最嚴也罷,都只能起到臨時性的效果,而且這種“殺雞儆猴”的做法,也日益失去了其威力。

  現實中,類似於“點名批評”的做法並不鮮見,比如2010年,廣州宏城花園的違章建築在五年中越來越多,投訴舉報無用而引起副市長震怒;同年,河南許昌官員“說空話”被市委書記趕下台。至於在環境污染的治理中,“約談”與“通報”早已成為常態化手段,但恰是“一票否決”制度沒有得已真正落實,才使得污染狀況日益嚴重,也讓既有的制度安排成為擺設。

  治缺會流弊應正視“制度性缺失”,一是解決制度本身的缺失,或者說要進行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制度安排,比如像對缺會者進行“黨報批評”的做法,就應做到常態化;二是解決制度執行的問題,避免其成為紙面擺設,領導重視時就用一下,不重視就放任自流。而要做好對執行者的監督,對監管者的監管,讓制度管人管事不淪空,還得從法治層面尋求破題,並以此作為對政府自我管理能力的檢驗。(來源:光明網 作者:堂吉偉德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