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清理駐省辦寄望於改革深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0 00:34:16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了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關於清理規範駐省會城市辦事機構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各地將撤銷縣級政府駐本省省會城市辦事機構,撤銷市、縣兩級政府職能部門駐本省省會城市辦事機構。這一意見已於2月10日發給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政府。

  撤銷駐省辦,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幾年前對駐京辦的清理。這種聯想之所以如此自然,當然緣於二者扮演的角色有著本質上的相似。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媒體表示,駐省辦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招商引資,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類似“跑部錢進”的情況,造成很多腐敗現象;二是接待到省裡開會的地市領導,為這些官員提供高標準的服務,“與駐京辦相似,駐省辦也擔負著截訪維穩的任務。”

  在清理駐京辦之後,緊接著撤銷、規範駐省辦,有著邏輯上的延續性。這種邏輯實際上並不複雜,不論最初設立駐省辦、駐京辦的動機是什麼,事實是在一個倡導法治的時代,它們已與時代格格不入:其中產生的灰色利益鏈乃至腐敗行為為法律所不容,地方官員依托駐省辦、駐京辦獲得奢靡享受,嚴重敗壞政府形象。

  先是清理駐京辦,接著撤銷駐省辦,顯然,其中傳遞的是“從嚴治黨”、“約束權力”的信號。類似動作受到公眾的熱烈讚賞自在情理之中。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因為存在利益的牽絆,下這樣一個清理、撤銷的決心已經很難,而欲像中央要求的那樣把相關決定落實更為不易。2014年人民日報的記者在京調查發現,一些駐京辦仍然私下運行,西南某省駐京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平均每天接待省級領導5次左右,一年僅公務接待就超過2000次”。《人民日報》為此發表評論稱:“一年公務接待超2000次,甚至淪為地方官員‘行宮’的駐京辦撤得了牌子、堵不住需求,警示特權腐敗還有土壤,權力尋租仍存空間。決策不透明,就會有‘跑部錢進’的動力,就難除人情面子的博弈。若一個社會不是敬畏規則,反而挖空心思圍著權力轉圈,如何激濁揚清、讓人相信公平?”

  《人民日報》文章中的“需求”二字道出了駐京辦、駐省辦清理不易的關鍵。奢侈享受是一種需求,拉關係、跑項目、爭利益則是另一種需求。而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供應。

  層層高壓之下,一些地方駐京辦仍在地下運行似乎讓人難免為駐省辦的清理產生一絲擔心。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可以肯定地說,不論駐京辦還是駐省辦,其生存的空間越來越窄已經是無法逆轉的趨勢。作出這樣一個判斷,不僅由於相關部門的決心無可置疑,更因為近年來的一些改革措施讓人充滿樂觀。

  探究一下即可發現,駐京辦、駐省辦等機構的亂象雖多,但其發生原理卻十分簡單,一是地方官員花錢的隨意性很大,二是對基層而言,上級政府部門握有太多必須爭取的權力。針對第一點,預算法的修改可謂當頭棒喝,一旦預算的約束力得到了強化,誰還能胡亂花錢?針對第二點的改革措施更可謂密集,微觀方面有專項轉移支付的改革,明確轉移支付制度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提高了基層政府的財權;宏觀方面則有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堅定不移地實行簡政放權。

  這一類改革的指向是不言而喻的:不但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而且要致力於削減權力的含金量,轉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如果中國的改革繼續深化,擬議中的這些改革措施一一到位,又有什麼理由擔心駐京辦、駐省辦還會死灰複燃?(來源:南方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