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狗肉之爭,別以道德名義突破法律底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5 18:29:58


玉林街頭武警巡邏
  6月21日,是廣西玉林民間的“夏至荔枝狗肉節”,但受動物保護主義者與吃狗人士多天來的對峙影響,狗肉銷量明顯下降,涉狗市場及餐館不得不低調做生意。與此同時,動物保護主義者的一些過激行為也引發了本地人的反感。

  玉林狗肉節引發的吃狗與愛狗之爭,越來越充滿狗血的劇情。比如這邊剛曝光“狗販虐狗敲詐”,那邊又抖料屬“自導自演”。彼此都在爭奪輿論的制高點,并企圖通過抹黑對方,為自己爭取一個更有利的位置。不過,狗肉之爭即便作為新聞富礦,在反複的炒作之下,也讓人有些視覺疲勞。一年一度的玉林狗肉節,導致的是排隊站位式的爭議與角力。只是最後的結果,引發的卻是更加情緒化的宣洩。

  你有愛狗的權利,他有吃肉的自由,彼此之間本不矛盾和衝突。然而,一旦權利越界就會形成傷害,愛狗與吃狗之間就會變得不可調和,甚至成為公衆心頭揮之不去的糾結。社會的進步,需要愛狗理念成為共識,爭取狗權實際也是在爭取人權。然而,移風易俗并非朝夕之功,在法律沒有禁止不能吃狗肉的情況下,任何阻止殺狗的行為都涉嫌違法。更何況,頂著“魚翅消費大國”名頭的國人,在抵制吃狗之事上,確實有些底氣不足。

  雖然不能說此次狗肉之爭已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不能不說爭論并沒有產生共識,而是激發了對立與衝突。網絡上的爭論也是針鋒相對,地域和人身攻擊越發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介入則明顯失位,因為目前的民間自我糾偏能力還無法實現自我解決。

  在國外,韓國一直面臨著“拒吃狗肉”的民間運動,但有一點在於,政府在治理過程中明確了嚴格的權利邊界:你可以動用一切媒體力量去鼓吹、去勸誡,但不能給狗肉館的店主打騷擾電話,或動用物理手段阻止他人吃狗,否則就會被法辦。你可以吃狗肉和賣狗,但不能虐待動物,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標准。恪守權利邊界,才會彼此相安無事。

  當前的問題在於,以道德為名突破法律底綫,讓愛狗者的行為無法真正獲得支持,而過激的行為也助長了社會的暴戾之氣,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背離了其行為的初衷,并埋下了群體對立的隱患。確切地說,國內的愛狗人士和公益人士,還缺乏必要的維權智慧,自然也就難以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狗肉之爭是社會治理的一道考題,如何通過一場“狗官司”的爭論,讓整個社會都能達成共識,對政府的治理能力也是一種挑戰。

  事實上,狗肉之爭在現實中,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現象,比如仇官之下,形成了遇官則疑;還比如仇醫之下,就會有“殺醫案六成人高興”。結果你會發現,原來被人無比尊重的教師,也成為被口誅筆伐的對象,如果再加上公交車上為爭座的拳腳相加,國人越來越像“憤怒的小鳥”,每個人都無法免除被傷害的恐懼,而每個人的權利也都有被傷害的可能。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法律歸法律、道德歸道德的權利邊界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

  狗肉事件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節點,也是公共治理的一次檢驗。從現象中看到本質,無論是立法規範,還是輿論引導,抑或明確邊界,是到引起社會治理者重視的時候了。(來源:法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