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瀘州醫學院改名咋這麼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1 10:52:05


校園裡仍不時可見到“瀘州醫學院”的痕跡。
  瀘州醫學院更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僅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未果,改為“西南醫科大學”之後,近日又引起西南醫院不滿。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26日答記者問時表示,將完善學校名稱使用的相關政策規定,防止引發高校校名衝突。

  有個霸氣的江湖花名,不單單聽起來很嚇人,更多時候還是“硬通貨”。這些年,高校改名潮,風起雲湧,當然不只是瀘州醫學院一家的事。不過,改得這麼倒黴催的,改得“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弄成了非典型性個案,確實尷尬萬分。去年5月,瀘州醫學院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遭到四川大學和所屬華西醫院強烈反對;今年1月,該校再次掛出新名字“西南醫科大學”,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又坐不住了,官方表態“將采取具體方法維護權益”。改一次,遭遇一次“護名運動”;鬧一次,校方的公信就再一次斯文掃地。

  坦白說,瀘州醫學院也挺冤的。有人說,瀘州醫學院為什麼就不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呢?包含這個地名的著名白酒“瀘州老窖”,不也沒改名為“四川老窖”或“西南老窖”麼?這個問題,挺理想,但外行。一則,根據教育部2006年《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就辦學規模而言,稱為學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稱為大學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其他還涉及學科與專業、師資隊伍、教學科研水平、基礎設施等等,均有明確的數量等級規定。軟硬件標准够格了,改名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大家都在名字上“升格”,此時,你若一動不動地“安好”,招生或就業,就未必“晴天”。

  二則,這些日子,反思與詰責的聲音主要指向瀘州醫學院。說它野心大,罵它步子猛,但若不是恰好與兄弟學校校名疑似衝突,就算叫“神州醫學院”,估計也不會在輿論場掀起什麼波瀾。說得更直白一點,當下的反思,不過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并沒有指向問題本身。比如,這兩次更名,當事學校既然敢把新牌子掛出去,這能是“私人作為”嗎?既然教育行政部門首肯了、既然在程序正義上合法了,因為“抗議”的聲音大,就讓合法的牌子成了“小媳婦”,規則上說得過去嗎?至於“完善學校名稱使用的相關政策規定,防止引發高校校名衝突”的遠景,難道不應該早就是前置性的底綫規範嗎?高校有什麼要求,能實現什麼願望,總應該有個“譜”。校名怎麼改,不是去菜市場討價還價地買菜。拉扯也好,互撕也罷,斯文掃地的難度僅僅是當事高校嗎?

  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千校一面的怪現狀怎麼破……這些深層次的症結,不是說給瀘州醫學院一家聽的,也絕非一個地方院校能扛起的公義。在公平的游戲規則之內,眼下真正該思考的只有兩個問題:第一,瀘州醫學院改名咋這麼難?這究竟是因為院方要求無理、還是規則本身混亂?第二,高校改名這件事,所遵所循到底是什麼?一旦抗議,就擱置改名,那幹脆每次改名都征集民意算了?

  讓改名的歸改名、學問的歸學問,這是討論公共問題的基本理性。高校有小九九并不可怕,更不可恥,令人擔心的,是規則層面的闕如、是秩序層面的失語。高校更名的口水仗,該問責的,絕不該是相關高校而已。(來源:光明網 作者:鄧海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