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調整個稅,“高收入者”含中產階層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13:01:23


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關注納稅問題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進一步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健全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稅收體系,逐步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揮收入調節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

  這當中最後一句話“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被有的媒體單揪出來,并且配上解釋,稱“高收入者”是指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群體,引起網上輿論嘩然。

  2005年國家修改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時,規定年收入12萬元以上者應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年收入12萬元當時被輿論說成是“高收入者”的門檻。有些媒體用十多年前的這個門檻套對國務院最新文件中的“高收入者”,這恐怕是它們自己的牽強附會。新華社24日援引多位知情專家的話說,“12萬元”的說法是謠言,它不是劃分高低收入者的界限。

  這起輿論事件被文件上的一句話和媒體的一個歪曲解讀就輕易點燃了,這背後的邏輯令人深思。隨著納稅成為中國各階層普遍履行的一項義務,個稅稅率及相關法規的任何變化都將是輿論場的頂級大事。中國大概已經到了政府每一項增稅都會面臨部分輿論反對的時代。

  觀察西方社會可以發現,增稅或減稅,以及給某一個群體增稅或減稅,往往成為西方國家競選活動中最突出的政策宣示。這項主張喊准了,或者喊歪了,很可能成就或者粉碎一個西方政客的政治抱負。這足以見得稅收變化與老百姓利益有多強的相關性,人們對把血汗錢的一部分交給國家注定是“錙銖必較”的。

  “征高補低”是所得稅調節的世界性原則,上述最新文件中的說法契合這一原則,本應無可厚非。即使這樣,只要一提“增稅”,還是會有一部分人超級敏感,關於這一點,政策制定者一定要了然於心。

  新文件中沒有說“高收入者”的界定標准是什麼,這給輿論留下了想象空間。不排除把這個概念匆忙與年收入12萬元聯系起來的媒體有故意刺激輿論賺眼球的意思。問題是,這就是當下的輿論現實:一旦在敏感問題上出現了模糊的空間,一定會有輿論力量帶頭渲染往前衝,并引來大量跟進炒作。不要忘了,自媒體已經成為互聯網輿論場上的主力玩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