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采樣器戴口罩”需要更深入的打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7 23:50:17


  為了讓空氣質量在數據上好看,西安市環保局下屬機構的官員竟然用棉紗堵塞采樣器,也就是給采樣器戴上了“口罩”,致使數據發生異常。

  作為國家直管的西安市長安區監測站,不經允許任何人是不得入內的。要實現這一造假其實并不容易。然而,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區監測站站長竟然膽大妄為到偷配鑰匙并偷記電腦密碼。為了造假能用上小偷小摸的把戲,在造假史上可謂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如果再去仔細打量整個事件,這顯然不是一起簡單的數據造假。首先,根據媒體的報道,造假的主導者是當地監測站的官員,其原本的職能就是進行空氣質量監測,為何要在監測數據上造假呢?檢測數據不真實、不科學,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根據當地知情人的透露,這是因為政府部門對環境末位的官員有處罰規定,官員為了逃避處罰,給采樣器堵棉紗,污染的空氣就會改良一些。我們無從知道這裡的“環境末位官員”的具體所指,如果所指的是監測站的官員,其中的不合理性顯而易見,空氣的好壞豈能牽連於監測者?這就好比把生病這事怪罪到檢查的醫生身上去。而如果是環保局或是其他更高層級的官員,那麼,這樣的問責壓力是如何傳導到主司監測的官員身上來的呢?檢測者變成了篡改檢測結果的人,如此,監測站的獨立性又何在?

  其次,根據當地環保官員的說法,在防範數據人為造假方面,國家還是設了多層關卡的。比如,數據的“一點多發”、遠程監控、飛行檢查、交叉檢查等。在多重關卡之下,仍發生如此粗暴的造假,讓人唏噓不已。而且,造假最終是在“飛檢”中查出來的。相較於前兩個關卡,被“飛檢”有著很大的偶然性。在慶幸“飛檢”效果的同時,其實也應該反思一下遠程監控等環節失效的緣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