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瓊瑤式“美好告別”,你怎麼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9 12:31:22


 
大家怎麼看這封信?把國人最最忌諱談及的“死”拿到了桌面上

  @影視獨舌從這篇長信中,我們至少讀出了三重意思:

  一、豁達。看見生命本質,看重生命尊嚴,將“安樂死”的願望寫進遺囑。瓊瑤這一生,在小說和影視中濃情善感,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備受呵護,她不願在纏綿病榻不能表達意志時感受渾身插滿管子的痛苦,所以一定要在健康時把這事說清楚。

  二、徹底。既為無神論者,便拒絕一切紀念型的宗教儀式,中式西式洋範兒土規矩一概不要,不願麻煩親友,不要“死後哀榮”。盡快歸於塵土,化作青煙而去,是她理想中的告別方式。這又是一種將生死看破之後的簡約主義。

  三、一如既往的文風。不管是叠字的“好想好想”,還是“你無情你冷酷”的排比句,已經成為瓊瑤的經典句式和風格。平先生的類似交待簡明扼要,瓊瑤阿姨卻是一篇聲情并茂的長文。想到這種嬌憨的文字已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看到這位79歲老人時時露出“少女心”,會心一笑的同時有幾分悵然:這樣帶有獨特指紋的文章是讀一篇少一篇了。

  @殳儆(icu醫生):瓊瑤奶奶做了一件好事,她把中國人最最忌諱談及的“死”拿到桌面上來談了。死亡教育的普及,生前預囑的落實,舒緩醫療的推廣,不管持什麼態度,往前走,總比不走要好。爭論總比回避要好。當所有人都“准備好”,舒緩的死亡會成為文明社會的一種常態。

  @沈嘉柯(青年作家):瓊瑤害怕死前那一刻兒子媳婦畏懼世俗眼光搶救她,幹脆自己公開發遺囑,實在是幹得漂亮。有些觀念的打破,真的只有靠名人帶頭。有了瓊瑤公開示範,更多名人跟上,等到大多數人老了的時候,就足够形成風氣了。感謝瓊瑤,年輕的時候貢獻了愛情劇,年老了貢獻了生死觀。

  @張豐(專欄作家):在大陸,人們稱她“瓊瑤阿姨”,主要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她的作品風格。她的言情小說,以悲情為主,賺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眼淚,當人們說“瓊瑤阿姨”的時候,其實是有一點點諷刺。從維權到今天的公開信,說明瓊瑤在老年時獲得了一種力量和銳度。如果把她的行動也看成是作品的話,老年瓊瑤反而超越了“阿姨”階段,充滿青春和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